校园戏剧:“正青春”汇聚“正能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4日07:22 徐 健

  三十三所高校的二十三台大戏亮相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校园戏剧:“正青春”汇聚“正能量”

  由中国文联、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主办,中国剧协、上海市文联等承办,以“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日前在上海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33所高校的23台大戏和10个短剧参加了本届校园戏剧节,角逐“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的各个奖项。最终,清华大学话剧《马兰花开》、复旦大学话剧《天之骄子》、福建三明学院话剧《上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话剧《绽放》、南京林业大学话剧《探长来访》、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话剧《毕业季》获普通组“优秀剧目奖”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少年马连良》、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清唱剧《雷锋》、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话剧《师爱芬芳》、吉林艺术学院话剧《生命速递》获专业组“优秀剧目奖” ;上海戏剧学院话剧《中国梦》获优秀剧目奖·特别奖。

  纵观本届戏剧节参演作品,除了内容丰富多彩、题材类型多样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用青春的话语、青春的思维、青春的理想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人生、时代生活的热情关注,显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比如开幕演出《马兰花开》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核试验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不平凡人生,刻画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天之骄子》以该校入伍的优秀学生为原型,以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辽宁号”为背景,讲述了一男一女两名大学生参军砥砺才干、追求梦想的故事;《绽放》从始至终贯穿着“梦想”的主题,通过上世纪50年代的报国梦、80年代的执著梦及90年代的青春梦,把不同时代住在同一宿舍的学子联系在了一起,表达了不同时代大学生对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祖国梦想的理解和实践;厦门大学的参赛剧目《哥德巴赫猜想》以数学家、该校杰出校友陈景润为主人公,以陈景润在厦门大学、中科院的生活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他不断突破每一阶段的人生困境,成功挑战“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剧作不仅挖掘了陈景润身上的科学精神,而且把陈景润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不浮躁、执著梦想的人格魅力和品质进行了艺术化地呈现,极富现实意义。上述作品尽管展现的人物命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聚焦了“青春”的过程,呈现了拼搏、励志、积极向上的“正青春”能量,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在舞台的艺术表达上,本届戏剧节也有很多新的亮点和突破,综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实现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是参演剧目的普遍追求。像《马兰花开》《哥德巴赫猜想》等都融合了音乐、舞蹈、影视、朗诵等艺术形式和多媒体元素;《雷锋》打破了戏剧演出单一空间的表现方式,实现了合唱、前场表演、现场演奏不同演出空间的并置;《中国梦》借鉴中国戏曲写意化的表现方式,将舞蹈、演唱、民乐伴奏巧妙地融入到演员内心世界、外在冲突的表达中,以一种叙事间离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剧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参演剧目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当下校园戏剧创作的境况。目前看来,参与校园戏剧节的学生编剧、导演较少,一些剧目是在校老师编剧,邀请各个艺术院团的导演、舞美设计进行创作,这样做虽然有助于提高非专业院校学生的表演水平、保证作品的艺术质量,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大学生本应有的青春表达,看不到大学生编剧对他们熟悉生活的理解、困惑,这就使得很多作品视角宏大、话题深刻,但就是缺少大学生们自己的感受,也没有留下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大学生舞台形象。在创作方面,我们期待下届校园戏剧节能看到更多的年轻面孔。

  中国校园戏剧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首个国家级校园戏剧节,也是惟一一个面向校园、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国性戏剧活动。“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是我国校园戏剧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共收到包含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91所高校及两所中学报送的123个剧目。戏剧节期间,除了参赛剧目,主办方还邀请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的《四川好人》参加祝贺演出并开设工作坊,邀请上海歌剧院的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参加闭幕式的祝贺演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