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储备是剧院发展的财富和源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4日07:21 徐 健

  10余位国内外知名戏剧人齐聚“国际演出制作管理大师班”

  剧目储备是剧院发展的财富和源泉

英国国家剧院《战马》英国国家剧院《战马》

  美国百老汇高清线上剧院、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剧院、英国国家剧院、中国中央芭蕾舞团、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歌剧院、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法国巴黎北部谐剧院、日本青年座剧团、英国苏格兰国家剧院……日前,由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国际演出制作管理大师班”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来自上述剧院的10位国际专家和3位国内专家齐聚北京,共同就“演出制作管理”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演出制作管理者如何在剧院团市场化运营中发挥作用,如何在激烈的演出市场环境下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国际一流剧院在剧目创作上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会议期间,除了听取戏剧人介绍经验,本报记者还独家专访了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剧院院长波波夫·伊戈尔·帕夫洛维奇和英国国家剧院联合执行经理史蒂夫·雷贝克,结合两个剧院的创演实际,就剧目建设在剧院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看待经典与传统、如何看待“明星制”话剧等国内戏剧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

  “我们不会固守在演剧的传统里”

  “我们不会固守在演剧的传统里,传统只是我们的一个方面。”帕夫洛维奇在谈到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艺术方向时,一再向记者表达了剧院发展的“开放性”理念。对于很多中国观众而言,他们往往把斯坦尼体系同拥有116年历史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画上等号,因为不管是历史原因,还是艺术血脉的承继,似乎莫艺的作品就是斯坦尼体系的样板。“其实,莫艺的舞台上有很多各种类型的剧目,完全限定在斯坦尼体系中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更倾向于在传承中去丰富这个体系。不同时代的导演都会加入一些随时代演进的新的东西。”帕夫洛维奇说。

  与中国很多国有戏剧院团不同,莫斯科艺术剧院并没有自己的专职编剧,“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轻视编剧和剧目建设”。帕夫洛维奇表示,寻找好剧本一直以来就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也是莫斯科艺术剧院剧目建设的根本。为此,他们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国内一是派人专门去找有建树、有成就的剧作家,向他们委约创作,二是不断地寻找适合剧院演出的新剧本,发掘编剧新秀;国外则主要以引进为主,如若优秀的外国戏剧在俄罗斯舞台上演出,剧院也会将这些剧作引进到自己的舞台上。而在向世界推广剧院剧目的过程中,“我们最好的突破口还是那些经典。因为观众对这些剧目是最为熟悉的。”帕夫洛维奇说,“比如说契诃夫,他是我们戏剧创作的一个高度。每次对外演出,我们都会有目的的选择不同时代、不同剧作家的经典作品,让各国的观众感受俄罗斯戏剧的丰富和多样。”

  剧目的成功离不开高标准的艺术管理

  如今,一提到舞台剧《战马》,很多戏剧观众立即会想到它的制作机构英国国家剧院。潜心打造7年,自2007年首演至今,该剧已创造了戏剧演出史上多个观演纪录,目前已在全世界演出超过3000场,观众总数超过500万人次,还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成了同名电影。“主人公”战马Joey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舞台、银幕双料明星。对于这些成绩,史蒂夫·雷贝克认为,高标准的艺术管理、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制作人制度是该剧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那么,高标准的管理是否会对戏剧创作带来限制?雷贝克表示,对戏剧作品管理的现实目的有两个:一是尽可能把这部作品做好;二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部作品,而最终目的是让一部戏剧作品变得更简单,让戏剧工作者有更多的艺术空间进行创作。雷贝克介绍道,英国国家剧院十分重视剧目的积累和推广。“能够储备一批优秀剧目无疑是这个剧院的最大财富,也是剧院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当然,优秀的演员队伍也非常重要。”

  英国国家剧院的舞台上不乏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明星演员,比如“卷福”本尼迪克特。对于中国媒体热议的“明星制”话剧,雷贝克认为,商业化运作的戏剧作品里,具有明星效应的演员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戏剧演出中,最重要的还是演员,大多数观众都是冲着演员来的。我们常说的戏剧的核心是把故事讲好,但是没有优秀的演员,可能观众从这个戏中什么东西也得不到。”雷贝克说。他认为,包括舞美、灯光、服装等在内的戏剧团队的任务就是确保让观众看到的戏是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用最简洁、最清晰的演出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明星演员并不可怕,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为演出增色,但前提是要适合角色,塑造的人物要让人信服、让人振奋,而不是为明星而明星。

  剧院不应忽视编导人才的培养

  “中芭每年平均演出150场左右,其中,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内的大戏商演大约100场,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公益性演出有大约50场,每年都会独立制作创排一两台大戏,比如今年推出的《小美人鱼》和《蝙蝠》等。”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王全兴介绍道。剧目建设对剧院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其中,培养自己的编导人才更是关键环节。中芭每年都有一次演员们利用自己空余时间完成的芭蕾创意坊的演出项目,其目的就是通过演员自身的探索,既让他们在舞台上展现作为演员的表现力,也要让观众看到他们身为编导的创作力。“通过5年的探索,我们不仅看到并发现了许多青年编导的才能,而且让有想法、有创意的舞蹈作品走上了舞台,其间还涌现了一些好的作品。这些对普及芭蕾艺术、挖掘我们未来的编导人才,意义非凡。”王全兴说。

  2003年以来,杰瑞米·亚当斯一直在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进行戏剧创作,负责剧团所有国内和国际巡演。“我们所有的作品都是创作于莎翁的故居,非常注重用莎翁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演员、导演,更希望现在和未来的子孙后代都能够加入到我们的工作中,让莎士比亚可以伴随其一生的成长。”亚当斯说。而这首先要让青少年有机会看他们的演出,为此,他们尝试了多种方式推动莎剧的普及,比如专门开发了戏剧工作包,发给各个地方的学校,这里面有莎剧的台词或者视频,它可以在礼堂、社区播放,实现青少年和莎士比亚的亲密接触;探索莎剧“数字化”,通过社交媒体的推广,把莎士比亚带入新媒体的在线领域,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同步欣赏演出。“戏剧可以改变生活,而且真的发生了。”亚当斯说,“有一次在斯特拉夫特,演出结束以后,一位妈妈告诉我说,她9岁的儿子在看完演出后第一次开口讲话。这就是戏剧的力量。”2013年,仅在英国就有2000名老师和5万名学生体验和经历了我们丰富的戏剧工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