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夜慢了下来,心事也跟着慢了下来,目光所及的一切泛着幽幽的光。时光就这样停滞了,它坐下来,坐在我的左手边,下一点,再下一点,不断下坠,直至踮起脚尖蹭着我灵魂的柔软处——
那里,是不是被抽掉肋骨的地方?
关上灯,我回到黑暗中。在这样可以面对自己的时刻,我发现自己如此陌生。我的身体里住着躁动的灵魂,而他此刻,在这个初秋的深夜,渐渐回到自己,依偎在鲁院静静的怀抱里。一切静美如初,宛若新生。
命运的风一次次拨正了我的航向。我再次来到北京,幸运地来到了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殿堂——鲁迅文学院。
北京的天空还是记忆中那么高远,大多数晴朗的日子里,一丝丝白云在蓝天里扭动细细的腰肢,优雅地散步,俯视着尘世中的我们,俯视着鲁院。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睁开眼、闭上眼,看见的、闻到的,全部都是静谧的。
从门口的白玉兰树,院中的池塘,池塘里畅游的鱼,操场上的青草到坐在凳子上沉思的老舍、冰心、曹禺,还有三四幢“中国风”样式的建筑,甚至在里面走路的每一个人。一切都在静谧里。
我常常喜欢一个人绕着院子的外围走,一圈又一圈,乐此不疲。记忆里,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如此惬意,我感觉自己变成了池塘中顽皮的一尾鱼,游在水中,乐在心里。
第一次和一棵白玉兰树相遇,是在一个清凉的早上。阳光擦亮了整个世界,也擦亮了我的心和眼睛。我清爽地走在鲁院的水泥路面上,一棵盛开了无数绿色小心情的小树就那样明艳艳地闯入我的世界,也就是那一个瞬间,我想我接纳了它。它细长的叶子,清晰的脉络,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淡淡地叙述自己的心事。还有那些红色的果实,丝毫不夸张地阐释着红红火火的寓意。
起风的时候,树叶哗哗作响。我走在树下,想起了许多往事。我想,一定有和我一样的人,在鲁院安静的风中,想起了曾经,想起了爱过的一切,那些启迪过自己的伟大思想,绽放在夜空里,璀璨而夺目;那些错过的人,盛开在午夜梦回时,百转千回、荡气回肠;还有我们钟爱的文学,站在神的高度,充满神秘而又令人敬畏。
我想,我们短暂的一生之中,一定需要去这样的一个地方——身处闹市却远离喧嚣,在幽静的世界里不断向内发掘更丰富的宝藏。哪怕只是匆匆地邂逅,哪怕只是远远地凝视,当我们懂得了那种相遇的重要,便不会离开自己太远,便不会沉沦在世界无涯的苦难里,便会不断在克己和悲悯中和自己相遇,和更美的世界相遇。
夜晚,窗外华灯初上,闪烁的霓虹述说着关于这个城市的孤独和寂寞。关上窗户,沉浸在鲁院的静谧中。翻开一本年代久远的书籍,我看见那些伟大的灵魂曾经经历的苦难,看见了他们在苦难中涅槃之后的悲悯和宁静。而鲁院,它只是更加温柔地把夜风吹进了我的屋里,吹到了我的台灯下,也吹进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