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者的心灵独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5日07:21 梦 野

  青柳在陕北扎根已5年有余了,但我总感觉他还在外地,在谋生,在漂泊。没有归宿感的诗人,会对生命体验更深,青柳也不例外,他的诗集《城市暗语》便是一个漂泊者的心灵独白。

  他的感受是从“搬家”开始的。“我想我还会有无数次的搬迁/但我明白 无论怎样的折腾/也远不及从母亲的子宫里搬迁出来/那一次 我一身轻松”。青柳诗的背后,隐去了生活的苦难和社会的冷面,他以物化的手法,将他的降生也说成是“搬迁”,但同样是搬迁,母亲给他的是温馨,是血脉和希望,但命运给他的是冷清,是颠沛和无奈。

  在外浪迹的青柳,医治心灵最好的良药就是诗歌,就是诗歌中一次次出现的乡土、一次次出现的“通话”意象。他在《想起那块土豆地》里写道,“今年春天,沙尘肆虐/父亲在电话里说,爷爷病了,在那块土豆地上突然晕倒/我赶回家时,那块地/已被挖出了深深的坑,准备种上爷爷的来世”。这是我看到的青柳在亲情方面相对突出的一首诗歌,看似简单的叙事,藏的是苦难的人生,是祖辈的奋斗史和辛酸史。在钢筋和水泥的丛林中,人心的“壁障”会越来越大,青柳在表达苦难时,大多用的是描绘性意象,表达过于铺陈和老套,但多年的探索还是有效果的,他个别诗歌很新颖、很独特,值得我们去品味。“是你技法超群吗/你仅给我改正一个字/便把它牢牢地/雕刻在我心上”。这首诗叫《你为我修改的一个字》,从中看出青柳的构思是巧妙的,想象是奇特的,是他独特感受后的一种艺术升华。

  在城市“流落”的青柳,他总有着新的感受力,但他将“病痛”的面积放大了,不止是乡情、亲情和爱情。他在《下午的叙事》中这样写道,“几乎所有的词语都已到场/包括行人 以及主角的我/还有那些意外相撞的车辆”。这是一个铺垫,他要在这里有更新的表达,以抓住读者的神经,“下午简单得可怕  这一刻的发生/是出于自卫?时间这把可怕的刀子/正对着我挥舞……”他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质疑,感受到了时光的冷酷,出于生命的本能,他不得不在抗争。“没有任何变化  我还要穿过一条马路/穿过几棵法国梧桐枯黄的叶子/面对一堆铁以及车间震耳欲聋的机器”。一个有先知的诗人,面对冰冷的机器,也会被“铁意象”打败,“这些天  我的每个下午都是这样打开/并且在机器的叫停中结束/这些下午  我常常一个人/在庞大的机器面前/身体内部叙述  痛”。痛是公共情感的个性表达,是诗人心中的一块永远的“顽疾”,是人类苦难的一种精神总括。

  结束了流浪生活的青柳,在故乡神木扎下根来。他是一个“冷峻”的叙述者,主题自然还是苦难。他生命里的这种负重感,让他笔下的时代“病相”更为惊心。“在酒桌上,他用酒瓶交换了醉意/在朋友前,他用大话交换了真诚/在工作中,他用欺骗交换了信任”,诗中的“他”是谁?当然不是青柳,“他”看上去是确定的,其实是有所指的,“他”是常态,是生存方式,是社会这个肌体上的“虫蠧”。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道出“他”的新的生活姿态,人性里可爱的一面:“在田地里,他用勤劳交换了丰收/在家庭里 ,他用热爱交换了繁琐/在独处中,他用孤独交换了幸福”。最后一节,情感得以升华,佳句照人眼亮:“他需要交换的事物太多/他需要交换掉自己,交换掉生活/他用一生交换了死亡”。多么苦难,多么身不由己的角色,多么不得已的“交换”,令不可预知的人生涂抹上了悲剧色彩。

  倘若把古树比作历史,那么树皮就是苦难,枝叶沧桑是人类共有的。青柳诗歌中的苦难叙事,有属于诗人的担当,是他面对历史记忆的审视。“一整天,他都在忙于擦洗镜子/一整天,他都向镜子张大了嘴巴/一整天,仿佛石头布满了他的喉咙//他没有说话,只是张大了嘴巴/在自己的口腔里擦洗/镜子在他面前,在他的嘴巴里”。这是青柳的呼告,让全社会“病从口入”的人,都来一次“擦洗”,这样社会就会变得澄明,时代就会变得清爽,生活的苦难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城市暗语》,青柳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