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先生的珍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5日07:07 晓 荃

  世纪诗翁臧克家先生生前曾多次说过这样的话:“友情是我精神世界里的‘半壁天’。”他曾用“老友老友,心中老有。意志契合,如足如手。”来形容这些伴随他一生的师友之情。众所周知,先生待人极为热情,交友广泛,在他与一些师友们长达数十载的情感中,无论是前辈师长对他的指教、提携与关爱,还是和同辈或晚辈友人间摒弃功利的相互往来,许多都堪称当今社会交友待人的典范,令人称道。他非常珍视老友间的情感。因此,自上世纪40年代起,臧克家先生就数十载如一日地收集和珍存起我国文学艺术界、教育出版新闻界和军事界众多师友赠送给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最早的三幅是郭沫若、茅盾和闻一多先生1944年的墨宝。第一幅是郭老在甲申年三月写成的条幅:“生命乃完成人生幸福之工具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欲求人生幸福之完成,必须内在生活与外在生活均充实具足。以文艺为帜志者,尤须致力于此。内在生活,殖根欲深,外在生活,布枝欲广。根不深,则不固,枝不广,则不闳。磐磐大材,挺然独立,吾企仰之。”这位文学巨匠70年前的话,至今仍有巨大的教诲和启迪在其中。在臧克家先生的珍藏中,像这样的珍品还有许多。屈指算来,他可能是文学界收藏师友字画最多的有心人。这些出自数十位大家之手的书画作品,或咏志、或抒情、或相互鼓励、或衷心祝福,每一幅都伴随着一位亲切而熟悉的身影和几多难忘的回忆,每一幅都是历史岁月中诚挚深厚情感的代表和象征。它们蕴含丰富,品位高雅,曾令无数目睹它们的人印象深刻,钦羡不已。臧克家先生的这份珍藏是一座难得的文化宝库和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臧克家先生生前极为珍视这些收藏,早已把它们看成为自己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至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他再三叮嘱家人一定要将这些珍藏整体地捐献给一个单位,使它们像他生前那样完整圆满地保留下去,就像他的那份心愿:不管是在人间还是天堂,他都永远生活在这些师友们深厚隽永的友情中间。正是遵照臧克家先生和夫人郑曼的遗嘱,他们的子女将这份最珍贵的收藏整体地捐给了先生和他一家四代人的母校——山东大学,希望它们代表先生及全家人的深情,使这份极富价值的文化遗产永驻社会和世间;希望一代代青年能在这些前辈们醇厚友情和深厚文学修养的熏陶中获益成长,在当今社会中,做对祖国、对人民、对友人怀有一腔真情的后来人。

  正因为如此,从2013年开始,耳濡目染的子女们怀着一份深深的感动,选编了一本《友情和墨香——臧克家和他的师友们》,奉献给社会、读者和他们挚爱的双亲。此书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它不仅收入了80余幅师友们的书画作品、40余张臧克家先生与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留影,还配有先生写给师友们的部分墨宝。这本书的文字部分,是从臧克家先生不同时期撰写的有关这些师友的诗文中精选而来,大多是饱蘸浓情的回忆文字,描写真切深刻,生动感人,一个个呼之欲出、性格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这些诗文与书前面的书画、照片相互呼应,给读者留下了过目不忘的印象。这次选入的《得识郭老五十年》《往事忆来多——沉痛悼念茅盾先生》《剑三今何在?》《老舍永在》《我的先生闻一多》《大地之子——记广田》《抬头看手迹 低头思故人——追忆何其芳同志》《永玉的人和他的木刻》《读贺敬之同志的几首诗》等文章,内涵丰富多彩,刻画评价精当,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其中《说与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直被收入了我国中学语文教材。此书的“序”,是克家先生写于1989年3月23日的散文《友情和墨香》。这篇文字优美感人的佳作,对于人们了解作者、他的珍藏和这本书,都有很大的裨益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