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林中寻找方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2日07:12 霍俊明

  在写作越来越多元和自由化的今天,做一个有方向感的诗人显得愈益重要。从223部参评作品中最终选定5部,无论是对于参评的诗人,还是对于评委来说都是空前的挑战。这不仅是对4年来中国诗歌创作整体情况的检阅,而且也是对那些有方向的诗人的艰难寻找。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参评作品数量大且风格多样化,包括现代诗、散文诗以及古体诗词,基本上代表了当下诗歌写作的多元化路向。其中的“80后”和“90后”参评诗人尽管还大体处于写作的成长期和探索期,其风格也还处于成型阶段,但是他们思想的开放程度、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以及开阔而大胆的想象力都令人刮目相看,值得深切期许。

  在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中,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生活、乡村写作与城市化景观之间形成了非常显豁的“断裂”。而如何在此“断裂”地带进行写作就成了当下写作乡土题材的诗学难题。而对乡土写作和西部写作予以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开拓的代表诗人是陕西诗人阎安。他立足于西部和乡土,又通过个性化、现代性的诗歌方式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文明的重新思考,对以往的乡愁、挽歌、叹惋、沉痛的乡土伦理化写作予以提升和超越。阎安的诗歌厚重、沉稳又具现代性的美学探索精神,具有深入的历史意识和当代体验。而此次以军旅、抗战和中国梦为题材的主旋律写作也出现了可喜的态势。军旅写作如何突破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和模式化的宏大历史叙事是一个难题。军旅诗歌尤其是中青年诗人在个人与民族、存在与死亡、当下生活与历史记忆的重新定位与思考中使得这一类型的诗歌在呈现出个体真实的同时也实现了想象的真实、军旅生活的真实以及历史的真实,在表现时代主旋律和宏大主题的同时携带着生命体温、思想深度、人文情怀和社会观照。

  大解和李元胜的写作也呈现出新世纪以来非常重要的诗歌方向。他们沉静、深入、内敛,不仅有悲悯的时间之痛,而且以扎根向下的敏锐、深省、沉郁的入世意识凸显出愈渐开阔的精神路径。这样的写作专注于个体心灵境遇与现实世界的探询关系,凸显出个体存在、日常性生活经验与时代现场之间的对话与摩擦。他们善于在日常化的事物和生活场景中发现诗意,揭示真理,表达灼见。

  从代际上而言,参评作家既有“90后”新人,又有耄耋老人,写作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都是空前的,比如乡土写作、底层写作、军旅写作、西部写作、少数民族写作、现实写作、女性写作、长诗写作都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而中青年女性诗人占到了相当的比例且个性迥异。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少数民族诗人的文本,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少数民族写作的类型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女性诗人,在母语和汉语之间、在民族的地方性体验和时代复杂进程之间提供了具有探索性和开拓性的努力。以海男为代表的女性写作,不仅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写作和女权主义立场予以更宽阔的融合,而且在细腻深刻的女性体验和爱情想象的基础上对宏大的历史叙事加以深入开掘,令人耳目一新。这种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与幽微的女性意识结合所凸显的诗学新景观突破以往女性写作的狭小格局,无疑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女性诗歌的巨大收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