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7月28日,是个全人类难以忘怀的日子。1914年的这天,为了给被刺皇储“讨回公道”,席卷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在英美,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The Great War”,似乎“地位”比二战还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尽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惨烈很多,但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续集。100年过去了,我们可从“一战”中反思出来的东西太多了:新崛起的大国德国对国际秩序的挑战,民族主义与一战爆发,国际秩序崩溃与极端民粹主义的兴起……
然而,丘吉尔说,“一战”史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一战”的开始,因为谁都不知道“一战”是怎么开始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自1914年8月迄今,大家从未停止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所用掉的墨水、所制造的纸张、所牺牲的树木以及为此忙碌的打字机,比回答历史上任何其他问题所用的都多。
关于“一战”的爆发,最新的有力观点是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的新著《梦游者》。传统观点认为,是德国蓄意发动了“一战”。这一观点在“二战”之后非常流行,主要代表作是弗里茨·费希尔在1968年出版的《“一战”中的德国目标》。然而,克拉克认为“一战的爆发是一场悲剧,但不是一桩罪行”。
这本书不关注充满枪林弹雨的战争过程,也不赘述“一战”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改变,而是回归“一战”起源,用史料详尽、生动的欧洲史,完整再现了欧洲各国为避免战争所做出的决策和努力,如何将这场“人间悲剧”推向历史舞台。
克拉克在书中说,正是皇帝、外交官、将军,都懵懵懂懂、莽撞自负、懦弱多变,犹如一群梦游者,最终把整个欧洲带进史无前例的浩劫。当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递交最后通牒时,塞尔维亚总理帕希奇还在外地参加竞选活动。听到这一消息,他想到的不是在第一时间回去商量对策,而是想能不能化名到国外度假——我们可以看出,在转折点上,历史确实是由少数人决定的。但是,他们远远谈不上是英雄人物,他们可能只是一群缺乏智慧和胆识,既没有责任心,又没有牺牲精神,只是出于巧合和偶然,被放在舞台中央的平庸人物。
《梦游者》一经上市,即受到了很多读者的盛赞。这本书荣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坎迪尔历史大奖,并入选《纽约时报》2013年十大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即描述本书为“讲述‘一战’历史最好的、对读者最有启发意义的作品”。
“一战”给人们留下的回忆是惨痛的,整个“一战”夺去1000多万士兵的生命,2000多万士兵负伤,欧洲几乎十室九空……
不过,当下的世界也绝非太平。东乌克兰与西太平洋,也游荡着战争幽灵。人类,应该有智慧以共赢的方式解决自身的利益分歧,让永久和平的人类梦、地球梦,早日大行于这个星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痛楚,我们无法再面对。《梦游者》,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角度,让我们能重新审视历史、珍视今日、警策未来。
(《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英】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著,董莹、肖潇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