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正阳》,郭豹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在首都北京众多的建筑地标里,正阳门似乎是个另类。它本是城门,位居之处却分明是在市区的腹地要冲。它形制雄伟,却又被近旁更雄伟、也更有名的建筑掩去了不少光彩。长期以来,无论是北京居民,还是各地游客,对正阳门的印象,大多都是熟悉而又陌生、清晰而又模糊。《巍巍正阳》这部内容丰富、装帧精致的图文书,正可为在我们心目中常像个空洞符号似的正阳门,增添纹脉细密的历史厚度,揭示生动鲜活的文化蕴涵。它与今夏正阳门城楼上全新推出的同名历史文化主题展同步问世,也同构匹配。书中主体部分的四个单元:“重钥固京师”、“国门彰礼仪”、“沧桑六百年”、“市井大前门”,糅合了时空经纬双重线索,分别从构筑形貌、实际功用、历史遭逢、社会影响几个方面,对正阳门始建于15世纪初期、历经5次被毁与重建、最后改建定型于1915年的曲折“身世”和“命运”传奇,做了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呈现与讲述。其中,通过比较史料中的“样式雷”图样、老照片中的局部构筑造型以及专为新布展所画的各种示意图、复原图和漫画图例,详解正阳门与北京古城楼、城墙建筑体例和具体功能的内容,精微明晰,晓畅透彻,让读者和观众很容易获得一目了然的认知。而从《乾隆南巡图》中精心选录、翻印的“启跸京师”彩色画卷,辅以与画面细致对应的文字说明和局部图幅的详示,横贯20多个页面,展卷之间,恍如现场观览原图。全书开篇有主编长文,阐述“面对当代受众,讲好正阳门故事”的创意心得,书后50多页,收载梳理、研究正阳门今昔状况的文章7篇,作者均为文博专家,材料详备,持论有据,读来更能深化一层对“巍巍正阳”的理解。
《且借纸遁》,葛兆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这本书是当今以治中国思想史而闻名国际的历史学教授葛兆光的读书笔记选集。书中共收笔记约150篇左右,写作时间的起止在1994年和2011年。目录按写作年份引领笔记篇名的形式编列,一年一目。正文以每篇笔记对应之书的作者和书名为题,分篇排印。虽然作者在书前小引中说,这都是他读各种杂书的笔记,但一看实际书目,就明显可知,作者所说的杂书,只是不在他那些年极为精专的研究课题之外的书,不但不是一般意义的杂书或闲书,而且这些书的作者和书本身的内容,都无一例外带着彻头彻尾、地地道道的文史专业性质。其中,有和作者学术出身的古典文献专业关系较近的古籍史料,如《翁同龢日记》《沈增植诗集》等,不过这只占少数。笔记所涉最多的还是海外汉学和外国人文学术方面的专书,日本学者的著作尤为多见,相当一部分还是日文原版书。由此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作者的知识视野。在国内同辈学者中,作者文笔的精通洗练几乎是首屈一指的。即使论析起艰深复杂的专业问题来,这样的文笔也绝不轻易让读者受累。这不同寻常的习惯,当然也充分地表现在这些对于作者是借纸而遁、趁机休息,对于一般读者却很可能还是得正襟危坐、严肃钻研的读书笔记里。
《鱼羊野史·第2卷》,高晓松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电视和互联网在社会传播环节上有分有合的强力作用,已经使从前一直羞羞答答飘零在暗处、收缩成一团的浅阅读和轻阅读的空间迅猛膨胀,让人不可无视。但这个空间其实依然像从前一样,并不是留给那些粗制滥造、低劣空洞的闲杂读物的,它永远只会欢迎和抬举那种真正有趣、有营养、耐得住一读再读的书。这样的书,也才称得上具备了一本闲书或杂书起码的好品质。已经出到第2卷的《鱼羊野史》,就是这么一本正派、充实、有趣的好闲书。它从一档同名的电视脱口秀节目的文本加工而来,但它顺着日历一天天地讲述“历史上的今天”所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这种编排创意在国内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央视新闻联播里的一个小栏目。3月2日:“左联与《三闲集》”、“Yahoo!”、“数码音乐三十年”、“主旋律电影《卡萨布兰卡》”。3月6日:“元素周期表面世”、“纪念赛珍珠”——《鱼羊野史》为每一个哪怕很平常的日子,都尽可能地选择和设定了这样一类闪烁着文艺和科学光泽的话题。而文艺和科学,正是作者本人家庭背景和专业、职业背景的两元色。大概也就因此,他在这些话题之下的描述和议论,貌似散漫,却不失基本的严谨,内容常靠近教科书,却又总能迸发出个性十足的机智和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