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马获颁蒙古国最高文学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10日07:17

  9月2日,以短篇小说、微小说写作而著称的中国作家劳马(马俊杰)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获颁2014年蒙古国最高文学奖。蒙古国最高文学奖设立于上世纪40年代,由蒙古国作家联盟颁发。该奖项不定期举行评选,新世纪以来总共评选出3位获奖作家。

  颁奖仪式在蒙古国文化部大厅举行,颁奖辞中写到:“中国作家劳马的小说,被翻译成蒙语进入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将它视为我们文学的一部分。他的小说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是我们接触的外国文学中所罕见的,在世界幽默文学中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小说在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使我们能够在作品中读到自己,读到世界。”

  劳马在获奖感言中说:“我非常荣幸接受这一崇高的奖项,并对蒙古国通过这一高尚之举所表达和传递出的对作家和文学的尊重、鼓励和厚爱之情致以深深谢意。”他说,文学是极其柔弱的,需要我们格外细心的照料与呵护。因为文学再繁荣也繁荣不过经济,文学再强大也强大不过政治,文学交流活动再活跃也活跃不过贸易交流。书店再多,也多不过饭馆、酒吧;作家再出名,也超不过影星歌星。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文学边缘化、小众化的寂寞中,才凸显出她的独特价值和永恒魅力。但他认为,文学又是极其顽强的,她伴随于人类生存的始终。当经济衰退、政治动荡、贸易萎靡之时,文学活动仍在继续。就其生命力而言,文学就像冬季草原上依然绽放的花朵,她开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深处,滋养、抚慰、温暖、照亮我们的心灵并与我们的精神、情感、灵魂融为一体。劳马说:“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国,他曾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文学的交流恰恰是深入人心的沟通。”

  据了解,中蒙两国文化交流密切,但中国作家作品在蒙古国的翻译并不是太多。这种状况到了近些年才有了明显改观,众多中国作家作品被翻译到蒙古国。劳马的作品由翻译家森·哈达翻译,据他介绍,劳马的作品在蒙古国非常受读者欢迎。由于蒙古国人口基数不大,村上春树、马尔克斯这些世界级大作家的作品印量每一次也就在1000册左右,劳马的作品印量也是这个数量,但是获奖的消息发布之后,市场上已经卖断货,出版社正准备加印。

  劳马一直喜欢创作短篇小说,这可能和自己的文学趣味有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有的作家捍卫小说的长度,但博尔赫斯就说我永远搞不清楚500字能写的东西为什么要写500页。我小时候读长篇几乎没什么感觉,凡是景物描写我都掠过。细节是生命,但是细节体现在哪里?我喜欢写人的行为和话语,这是把握一个人最需要关注的细节,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至于人的长相,这不是人和人本质的区别,这是我在写作中有意回避的。”

  有关“幽默”,劳马更愿意用“笑”这个概念来描述自己的创作:“我这些年一直逃避‘幽默’这个概念,但这个外来语已经太深入人心。我更喜欢用‘笑’这个概念,它比‘幽默’更丰富。我的写作偏好两味:一是趣味,二是意味。趣味的体现能给人带来‘笑’的感觉。真理可以笑着表达,不见得那么沉重。笑是认真,它的另一面不是哭,它的对立面是严肃。”他认为,笑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我说的不是由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定义的无意识的笑声,而是经过思考的会心之笑。它属于草根阶层和普通人。有时,笑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机制,它会揭露我们内心的东西。笑可以用来警醒人们,批评一种不良氛围,甚至颠覆固有的一些所谓真理。”

  对于这次获奖,劳马也是“一笑置之”,目前他已经投入新的创作。其实除了写作小说,他还喜欢创作话剧,曾经创作过《巴赫金的狂欢》《苏格拉底》和《好兵帅克》三部剧作,现在他正在写作这个系列的后三部——与塞万提斯、马克·吐温和契诃夫有关。“我其实是用剧本的方式写一点读后感而已,这些作家都在不同时期在精神上给过我滋养。”(欣  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