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刚刚落下帷幕,但青年学子对戏剧的热爱、对艺术追求的激情与纯粹、鲜明的实干精神,仍然萦绕在心头。本届大学生戏剧节以“对话青春”为主题,上演了来自全国17所大学校园剧社的17部戏剧。尽管他们的创作不论文本还是舞台呈现都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可挑剔的不足,但是,大学生们为戏剧而奉献的行动着实令人可敬,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戏剧的希望。
把青春的激情投入戏剧创作中
青春激荡,放飞思想,以艺术的形式展示青年学子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在舞台上呈现青春的活力,是本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的突出特点。如《周末要毕业》《ROAR!ROAR!》《没病找病》等就表现出这样的特点。
《周末要毕业》(中国传媒大学“文艺青春”剧社演出)是一出原创音乐剧,描写青春期的情感迷茫与人生困惑。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每个人都在忙着寻找自己事业的前途与情感的归宿。男生周末几年前就暗恋着学校舞蹈队队长南芳,却羞于向对方表达感情。毕业临近,他心急如焚,想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因此,不擅长舞蹈的他居然报名参加了舞蹈班,为的是寻找机会接近南芳。在排练时他故意出错以“制造”接近南芳的机会,想不到却弄巧成拙,南芳以为他是在捣乱。戏的内容并不复杂,但整个舞台呈现却非常真挚、活泼、激情四射,闪耀着青春的情感活力,具有一种艺术的美感。尤其是那几首歌写得好,《离别时的雾》《是你》《知足》《追不上》《有关青春的决定》《孤独的火焰烧到黎明》,透露了埋藏在青年男女心底的情感秘密——
“你从来都不知道我有多害怕,那从来都不看我一眼的姑娘,左寻思,右幻想甚至不敢说句话。”
“我的心事还没有来得及擦,最好的时光被偷走了。”
《ROAR!ROAR!》(北京大学枫丹白璐工作室演出)通过人与兽的交往和人对野兽的研究,反观人类的生活,对文明与野蛮进行了深入思考。剧中在表现班马与父亲班教授的矛盾纠葛时,提出了人在干什么、路该怎么走的问题。作为博士研究生的班马极力否定作为人文学教授的父亲的人生追求,而选择了生物学研究,想不到的是,他自己竟然也不自觉地走进了父亲那样的“笼子”,面对的仍然是父辈的人生困境。班马的这种困境在他与斯芬克斯——一头年轻的母狮子的交往与相恋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斯芬克斯是一头野兽,有着简单、天真的头脑,却勇敢、真诚,敢爱敢恨,不惜生命代价;而文明人班马却越来越不敢面对自己,越来越虚伪、自私、狭隘、偏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舞台设计很有寓意,以“笼子”为象征,揭示人与兽的关系。本来是班马把斯芬克斯关在笼子里,及至后来却是班马待在“笼子”里。如此,舞台上就形成了这样的景观:外面是无知的野兽,里面是智慧的囚徒,困在不同的牢笼,却受着一样的屈辱,很令人深思。
《没病找病》(复旦大学研究生剧社)是一部探讨“病”的荒诞剧。在一个有病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地活着,于是人们都在千方百计地探讨“长寿”的秘密。有人选择整容,有人跳舞唱歌,有人迷信“偏方”,有人喜欢保健品。故事的主角王尼玛一刻不停地“吃药”,结果是原本健康的身体却“生”出各种各样的“病”来。是友情的爱心、爱情的力量拯救了他,使他的身心真正健康起来。由此折射出一个病态的社会给人们精神上所带来的种种伤害,同时告诫人们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多么重要。
把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在戏剧创作中
在观察生活中产生艺术的种子,以艺术的手法表达心中对生活的思考,展示青年学子对社会人生的一种观照与关爱,是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的又一个亮点。如《带锁的水龙头》《珍珠日记》《珍惜》《等》《推演》等。这几个作品都是小戏,却出乎人们意料地受到观众的喜欢。
《带锁的水龙头》(中国农业大学行知剧社)描写北京小胡同中一对年轻人与大杂院里一对夫妻的邻里关系,因为用水而发生矛盾,在互帮互助中又增进了邻里关系。从他们的吵吵闹闹中,观众看到了人的真性情,表现出活灵活现的琐碎生活。描写故事的生活化,台词的性格化,表演的细腻化,演绎出一幅朴实无华、活生生的生活图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珍珠日记》(四川音乐学院戏剧系剧团)是一个非常新颖的题材,该剧根据“感动中国”人物谢晓君老师去西藏支教的真实事迹创作,以一本记录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的日记为故事脉络,以独角戏的形式表现了在当下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一个大学生去西藏支教的艰苦生活、情感历程和崇高精神。《珍惜》(天津师范大学“21+1”话剧工作坊)表现的是人间的真情,几个不被社会重视的普通人在困难的时刻互相传递温暖。《等》(沈阳化工大学希望剧团)写一个丢弃了真情与友情的有钱人的忏悔。《推演》(北京语言大学同话剧社)写几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乐趣。这几个戏虽然有些简单,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对观众的情感有所触动。
把对形式的追求融入到内容的开掘中
话剧创作需要成熟的剧本,但对舞台剧来说,一个好的形式不仅能很恰切地表达内容、揭示主题,而且还可以丰富内容,使内容绽放出艺术的光彩。这也是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的一个突出亮点。代表作品有《第十二夜》《江城子·董生中举》等。
《第十二夜》(中国戏曲学院纽带戏剧工作室)以莎士比亚著名话剧为蓝本,努力探索东西方舞台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在舞台呈现方面,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中国戏曲的程式化表现手法,融入到话剧表演中去,既发挥了自己所学的专长,又丰富了话剧的表演,开拓并丰富了话剧舞台的表现力。该剧在话剧台词的表达中辅以形体动作,揭示人物的心理和复杂情感,既融洽又好看,把原作所呈现的和谐快乐推向了极致,尤其是几个丑角形象的表演更为突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艺术探索。《江城子·董生中举》(华南师范大学华师菁菁剧社)通过舍得(道士)串联剧情,掌控剧情发展脉络,在游戏中演绎人间真实的故事,在表现传统故事的过程中体现现代人的思考,拷问人生,追问理想,批判传统的科举制度与功名思想。年轻的学生们以自己对古代人生活与情感的理解,以貌似荒唐的形式演出了一台人间喜剧,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思考与借鉴。
急于求成,显露创作能力不足
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已经举办了十三届,它与成人戏剧相比,其特点是什么?在创作时如何选材?写什么内容?传达什么思想?一直是大学生戏剧创作者所探索与追求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创作与演出的艺术质量。在本届大学生戏剧节上,有些剧目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比如《审判施瓦勃林》(上海戏剧学院学生社团)根据普希金的名著《上尉的女儿》改编,因为对原著把握不是太准确,剧情跳跃性太大,给观众理解带来了阻碍,没提前看过小说的观众很难看得明白。尽管学生们的表演很有特色,但剧场效果仍然受到很大影响。《弗拉沃街98号》(唐山师范学院信侣剧社)和《木马银行大劫案》(哈尔滨工业大学筑梦话剧社)两剧从剧本方面说都有一定的特点,但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在表达这样的内容时显得力不从心,也减弱了剧场的艺术效果。同样是改编的话剧《笑缘戏聚》(据日本《笑的大学》改编),因为改编者在改编过程中注入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把故事的发生地改为某大学,矛盾冲突变成了校园戏剧社团的编剧与学校审查老师的矛盾,增加了改编剧本的现实感,所以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出戏以“旧瓶”装“新酒”的方法,在内容上写出了新意。
由此可见,校园戏剧重要的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动的故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和一个普通的人物,才能给观众传达一种美的意蕴。即使是改编名著,也一定要有自己对名著精髓的解读和新的思考,才能在作品中展现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