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梦溪作词、熊黏作曲的倡引清新复古之风的怀旧歌曲专辑《红袖添香》,日前由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辑以《红袖添香》为主打歌与主题,在词风上,延续了词曲作者一贯的学院派背景、清新复古的风格,《原来》《一世红颜》《守着我的承诺》《做个平实爱你的人》《等你春暖花开》等歌曲,意蕴深厚,但又不乏清新婉转。
毛梦溪与熊黏,两个“70后”,都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青春过的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用毛梦溪自己的话来说:“虽然我和熊黏的年龄离青春越来越远,但我们的心理状态还在青年,尽管现在的人们一提起‘文艺青年’就满是嘲讽和贬义,我们也会不失应对地自嘲。但是我们打心底里从来没以为然,我们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我们这一代人对于青春和文艺的理解,对于感情与梦想的诠释。”《红袖添香》的推出看似有些不合时宜,实际上却践行着他们对大众文艺的热情和对良知的坚守。
专辑的主打歌《红袖添香》既沉淀了上世纪80年代文艺的青春,也诉说了当代人所面临的冲突与迷茫。千百年来,曾几何时,“一缕暗香,西窗共剪”,“一片春愁,相顾无言”,代表了中国人深沉、质朴的爱情,与对女子温婉贤淑、娇羞坚忍美德的刻画。而“优雅最是古时红颜”的传统审美观,在当代却遭遇了虚拟的“网络空间”带来的价值冲击。在迷恋与厌倦、向往与迷惑中,多少感情难以自拔,多少人与梦想中的“红颜”失之交臂,“一朝错过竟是永远”。(《红袖添香》)
从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近半个世纪共时与历时的岁月中,文艺的流淌不断变奏。《红袖添香》专辑的词曲作者,一方面生而就被植入父辈传统家庭伦理的根脉,另一方面又经历了西方思潮对中国文化不断的撞击;一方面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潜意识,另一方面在当代思潮的影响中构筑着他们自己对文艺的理解和追求。在虚拟与现实并存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失着原有的质朴与执著,看似多元的价值观念,丰富了生活,也带来了冲突与彷徨,词人在专辑中将这种感受刻画得淋漓尽致:“风雨我相依,你若即若离多借口。风雨我相离,你缠绵悱恻意不休。”(《伤心的路口》)“你的机会也多,路口也多。”“世风改,煞是不知所措,你的眼前有些好人难做。”(《伤城》)
诚然,面对冲突与彷徨,词曲作者并非深陷于迷惑难以自拔,抑或将情感是非的“二元论”简单地贯彻到底,而是选择了哲学的解决方法。从一些歌词和旋律中,总能读出“拈花微笑”般的禅意。而这些歌词,宛如一朵盛放在琴弦上的花,云淡风轻地诉说着某某曾经的途经,或者向途经的某某诉说颇为哲理的爱意。
当古时的“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在很多人的眼中已经蜕变成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回忆。当一个时代的人蓦然回首,突然发现自己所谓的时尚已经变成漂浮于水面的无根浮萍,伴生的落寞与浮躁必然催生对于传统的渴求与对“根”的找寻。而当词作者发出“一壶老酒,几杯入愁肠。坚硬的山梁,祖辈的梦想冰冷绝望”(《梦想》)的慨叹时,实际上也走入了对现实的关照,对传统文艺作品创新式的继承。
“日也思,梦也想,背条大路回故乡;日也思,梦也想,背着希望回故乡。”这梦想,对于漂泊者来说就是有一个收入好的工作、比较固定的住所,有一个“老婆孩子热炕头”中国传统式的生活;但对于词曲作者来说,无疑是对文艺青春时期的质朴与纯粹的流连与坚守,更是对文艺良知的呼唤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