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下午,我登上了即将出海试航的航母。和我一起上舰的还有我们创作室主任朱秀海。
在此之前,我曾先后在天津和深圳参观过来自俄罗斯的“基辅”号和“明斯克”号直升机航母。这两艘航母的吨位都比“瓦良格”小,因此,我在“基辅”号和“明斯克”号上并没有感到它们作为航母的气势。当我们乘车来到那个曾经被称为“瓦良格”号的航母跟前时,我发现这个“庞然大物”确实令人感叹。
首先,它的船舷很高,登舰必须乘坐电梯,上到电梯的顶部,才能走上搭在船舷上的舷梯。舷梯巨大无比,足有好几吨重,舰首舰尾各有一部。舷梯很宽,可以并排走两三队人。别人告诉我,上舰的时候人员比较分散,看不出拥挤,每次海试回来,下舰的人员比较集中,3000多人两个舷梯,排起两条弯弯曲曲的“长蛇阵”,要用将近一个小时才能下完。站在甲板上等下舰的感觉,就像春运期间在火车站排队一般。
因为我们报名比较晚,舰岛上的干部住舱已经安排完了,我和朱主任被安排在二甲的一个住舱里。“二甲”是第二层甲板的简称。这个住舱有一个上下铺,一张书桌,两个衣柜,一个洗脸池,一台壁挂电视,一部电话,舱室中间还有一块两个多平米的空地。我估计,这应该是一个部门长级干部的住舱。这个条件对我这个潜艇兵出身的“老海军”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在我曾经工作过的潜艇上,艇长室还没有这个房间的一半大。
负责接待我们的干事离开以后,我和朱主任把东西放好,就迫不及待地走出房间,想参观一下这个让我们梦牵魂绕的航母。出门时,我怕回来找不到我们的住舱,特地把房间号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就开始了“云游”。我们不知道哪条通道通向什么地方,基本上是走到哪算哪。舰上有一些值班的工人和接舰部队跟班学习的官兵,我们一个也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我们的作训服上佩戴的是文职干部符号,分不出级别和军阶,他们可能见我们二人年纪比较大,级别不会太低,都客气地称我们为“首长”。
上上下下转了半天,有些累了,要回住舱的时候,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我们如同走进了“迷宫”。最后还是在一个水兵的带领下,才找到我们的住舱。
航母离码头的时候,天色已晚,我们到甲板上观看离码头的情景。航母在几艘拖船的拖带下离开码头,这时岸上放起烟火,像过节一般。航母每次试航,有关方面都会公开发布消息,已不像先前那么神秘,外界对航母试航也习以为常了。
航母出港后,开始自主航行。我在航母上生活了一个多星期,对于我来讲,是一次难忘的航程。
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到航母甲板上散步。1月的北方天气很冷,凛冽的海风吹在身上,会把厚厚的棉衣吹透,吹得脸颊和耳朵生疼。即便如此,我每天晚上都会冒着严寒到甲板上走几圈儿。不仅仅是为了散步,更是为了体验在宽阔的航母甲板上行走的那种独特感觉。一位海军首长曾经豪爽地说:“到航母上去畅饮大洋的风!”虽然此时的航母还没有驶入大洋,但在这漆黑的夜晚,我把自己想象为身处大洋之上,大口呼吸清凉的海风,一股豪情便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由于天冷,到甲板上散步的人很少,显得有几分冷清,我漫步在寂静冷清的甲板上,情不自禁地陷入无边的遐想之中,历史、现时、未来,在我的脑海中交叉穿梭飞翔。40余年的海军生涯,我在潜艇部队工作了10年,在北海舰队机关工作了7年,在海军航空兵机关工作了17年,其余时间是在海军机关度过的。我的足迹遍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去过钓鱼岛附近的海域,去过西沙、南沙,登上过我军驻守的南沙群岛礁盘,我的海洋意识,我的国防观念,我的爱国情感,比一般人要强烈。当今中国,大约只有海军官兵,而且是到过南沙的海军官兵,海洋国土的意识最强,对保卫国家尊严和保卫国家海洋资源的愿望最迫切。
旧中国曾经有过一段“有海无防”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先后遭到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来的入侵80余次,入侵战舰1800余艘,入侵兵力将近50万。
我注意到,航母试航的海域,就是当年黄海上“甲午海战”的战场。
10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清朝政府的腐败,海军装备的落后,是北洋水师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00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航母的甲板上,迎着凛冽的海风,望着闪烁的渔火,想象着100年前在这片海域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心情有些激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和中国海军,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国情军情已今非昔比,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历史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进入新世纪以后,沉睡了多年的中国航母梦终于被唤醒。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乌克兰引进的“瓦良格”号航母续建的中国第一艘航母终于驶向大海。
中国航母,千呼万唤始出来。站在航母的甲板上,让我无限感慨。
参加试航期间,我们采访了该舰政委梅文,以及部分舰员,其中包括两名女舰员。
在此之前,中国海军战斗舰艇一直都是男舰员。舰上的女舰员,岗位遍布航母的各个部门,几乎涉及舰上所有专业。梅文政委介绍说,在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各专业对体力要求降低,对智力要求较高,女性舰员在某些岗位上,会比男性舰员发挥更多的优势。比如女性舰员细腻、柔韧,在某些岗位上可能比男性舰员更胜任。
在此之前,我还没见过真正的“歼-15”飞机,能够在舰上看到“歼-15”的飞行状态,让我很兴奋。我们站在舰岛指挥室外的平台上,等待飞机的到来。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航母是个庞然大物,飞行员在高空却很难用肉眼发现它,通常是通过看它留在海面上的长长的航迹,才会发现它的身影。
飞机绕舰飞行的时候,航母在大海上高速航行。因为飞机飞得比较高,看上去体积比较小,声音也不是很大。后来飞机开始低空通场——从航母的甲板上方飞过,飞机的高度只比舰岛高一点点。当飞机从头上很近的距离呼啸而过时,我的心情很激动。飞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感觉整个航母都在空气中颤抖。如果用“排山倒海”来形容当时的情形,一点也不为过。飞机的体积果然很大,真算得上是重型舰载机了。两袈飞机轮番在航母甲板上空飞过,把我的思绪搅得异常活跃。我在想,这么大的家伙,着舰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此时甲板上没有人,如果飞机着舰,甲板上会有很多人为其服务。我在采访中得知,甲板工作人员因工作性质和分工不同,会穿不同颜色的马甲,黄色为调度军官、起飞助理等;白色为安全人员、医务人员等;蓝色为调运人员、升降机操纵员等;红色为武器弹药人员、救护人员等;紫色为油料补充人员;棕色为机务人员;绿色为阻拦索操纵人员。后来在网上走红的穿黄色马甲、背上印有“起飞”字样并屈体半蹲做“手枪”手势的两个人,其中一人就是起飞助理。网友把“起飞”改成“走你”,称之为“航母Style”,“走你”成为2012年网上最火流行语之一。
我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海军”,在退休之前能有机会随航母出航,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那种心情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我在梦想,也许有一天真的能随航母到太平洋或者印度洋上去“畅饮大洋的风”,该有多好啊!
有了航母的中国海军,将会改变很多传统的观念。中国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不仅仅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还要保卫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利益边界在哪里,中国海军就应该抵达哪里。这是中国海军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