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要有鲜明的创作风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27日06:58 周春英

  所谓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文学风格是一个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风格——这是才能本身,思想本身。风格是思想的浮雕性、可感性;在风格里表现着整个的人;风格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影响文学风格的因素有很多,有内在因素,如作家的创作个性等,也有外在因素,如时代、地域、民族等。本文主要就时代对文学风格的影响做一点探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风格既与作家的个性密切相关,又离不开时代的影响,它是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倾向在文学上的反映。时代对文学风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它“是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造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时代的发展、变革、动乱、兴废,首先在作者的这些精神特点中发生作用、引起变化,而这些精神特点在潜意识里控制着作家的创作活动,使他以独特的角度和眼光去观察、并感受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用个性化的语言构筑起独有的艺术世界。对此,黑格尔也曾说:“法国有一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本身’。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黑格尔所说的“他的人格”,是就人的独特精神个性而言的。在他看来,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才是造成文学风格差异的最后根源。可见,创作个性不仅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而且在对题材、语言等内容及形式方面的因素经创作个性有机整合之后,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这就是创作个性对于文学风格的影响。试想李白如果没有洒脱不羁、激越豪放的创作个性,如何能创造出流传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同样,如果陆游没有激情多思、忧国忧民,看见鸟飞、叶落都能激起内心的失国之痛的个性,怎能写出几千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苏轼如果对政治、名利、前途没有恬淡的心境、豁达的胸怀,怎能创作出震撼文坛气冲牛汉的豪放词作。类似的例子,在中外古今的文学界很多。可见,“伟大的艺术家始终是他自己,一个鲜明的、独特的个性,但同时,他却反映出深刻的社会过程”。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色,生活于其中的作家必然会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在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其文学风格自然会渗入时代的因素,表现出只属于该时代文学的总体风格。《礼记·乐记》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音乐尚且如此,文学亦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风格,想象奇特、富于论辩性的先秦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百家争鸣时代的产物;风骨遒劲苍凉的建安七子诗歌,是汉末群雄逐鹿中原、征战不息的时代产物;婉约和豪放并陈的宋词,是失去半壁江山之后,举国上下北望中原而不得状况下的留痕。“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以鲁迅为代表的社会乡土小说体现出来的“揭出国民劣根性、以引起疗救者注意”的文化批判精神,也是“五四”运动影响下的产物。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致使作家的思想、感情、表达手法也发生变化,其文学风格自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贾平凹是一个非常看重创作与时代关系的作家,2013年在北师大的一次演讲中,他说:“作家的作品应该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写出时代的气息。”“不要让文学成为政策的宣讲或者对抗的工具,而是负责任地为后来的人完整记录下这个时代”。对照他的创作风格与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就更能深刻领会这句话的含义。贾平凹踏上文学道路的初期,《浮躁》等作品描写的多是改革初期商洛地区农村变化、农民命运的内容,其风格是朴实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他开始把笔触转向城市,写出立足城市、放眼整个当代生活全景的《废都》,颓废中夹带批判,其风格是凝重的。新世纪以后,贾平凹创作了反映进城拾荒者生活的《高兴》、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传统文化衰落的《秦腔》、描写文化大革命给农村带来巨大冲击的《古炉》、以及2012年底出版的反映乡镇女干部生活的《带灯》,批判中带有展望,其风格是厚实的。贾平凹用作品记录了自己的文学风格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轨迹。这样的变化轨迹同样体现在莫言、余华、铁凝、王安忆、艾伟等作家身上。

  时代既会给文学风格带来积极的影响,不可否认,时代发展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对文学风格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市场经济的进入,社会开始转型,与此同时,由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加速传播、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农民工为了谋生进城打工、贫富差距拉开、消费文化开始兴起、读图时代悄然来临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之下,当代文坛出现了不少缺乏鲜明风格的文学作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作家的生活经验雷同有关,同时也与迅速变化的时代脱不了干系。时代变化的迅猛、每天海量的资讯,使得作家们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也没有时间消化理解和重新整合大量爆炸式的信息,更没有时间去探究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精心打磨作品内容和表达技巧,只能通过创作大量应景的急就章来发泄心中傀儡,无形中影响作品的质量,更谈不上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

  总之,文学风格就如法国理论家布封在演讲稿《论风格》中所说:“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核。”文学风格是一个作家独特的、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特征,一个作家只有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才算是成功了,也成熟了。虽然,由于时代的急切变化、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以及作家本人的种种主客观原因,部分作家还不能及时把握住社会发展的主要脉搏,创作不出风格十分鲜明的作品。但是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了世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评委对他独特的评价,就是世界对中国文学和中国风格认可的一种证明,我们期待着、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作家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