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梦想情自真——读魏平《文学散发的魅力与芳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7月22日15:42 张梅英

  近日收到《河北作家》,其中里面有一篇文章让我无限感怀,那是魏平的《文学散发的魅力与芳香》,文章一开头便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让我心情迫切急于看下去的,是文中的第一句:“我原本是个地道的文学爱好者,阴差阳错却偏偏没有入对行。”这一差错,竟是30多年,作家最美好的一大段青春时光。

  30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相当漫长的时光。且不论时间去哪儿了,时光是如何流转的,魏平能够做到无论多少年始终如一地坚守着梦想,并让梦想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破土而出生长成希望,真的非常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她将自身的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了一起,在努力实现个人人生梦想的同时,也在努力推动着“中国梦”的实现。

  虽然于人生旅途中,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将梦想照进现实,无数人的梦想总是与现实擦肩而过,但只要坚持下去,不懈地努力着,一步一个脚印踏着梦想的土地前行,梦想总会有开花的那一天。作家魏平心中的美好愿景和理想,便是“顾及那些许多珍藏已久的文学经典和名著”“泊在文学的岸边,享受着文学的沐浴和滋养”。这种梦想从她小时起便一直萦绕在她的心中,并成为她拼博的动力。魏平是幸运的,正因为她的努力和坚持,让她得以在“工作之船即将停泊靠岸之际,终有幸让它泊在文学的岸边,享受着文学的沐浴和滋养,也算是圆了我的文学梦想,一生梦寐以求的文学情愫终于得以释怀。”

  魏平的文字没有华丽的堆砌、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枯燥的教导,始终是那么的干净朴素,如田野的油菜花,俯下身去你会闻到文中散发出的一缕缕直逼泥土的芬芳。同时,她的文字又富有穿透力,即便是平实的表述也能直达阅读者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催生出点点泪滴。正如她在文章中提到的:“午夜子时,又有新的心灵感悟,再一次爬起来写,一直到凌晨三点,当我躺着床上似有倦意时,我猛然悟到,原来,当一个作家竟是如此痛苦的事啊!魏平在写作的‘痛苦’中实现梦想、体验幸福……”

  如果没有真切的体会,如果不去作深刻的思考与勤奋的写作,如果不去捕捉住那闪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别人又何偿体会到那些貌似“发神经”的行为。而这种挑灯伏案、夜不能寐的生活状态,却是多少文学青年们都能体会到的追梦经历啊!他们不羡慕那些土豪们在灯红酒绿里畅饮无限,他们不羡慕那些歌星影星在夜剧场的聚光灯下光彩夺目,对广大的文学青年来说,他们仰望的是无限的思想天空,追求的是文学对灵魂的洗涤。即使苦,也是快乐的!正如魏平在文章中写到:“一部好的令人满意的作品,更是需要精心打磨,就像雕刻一件艺术品,只有经历了寂寞、痛楚和长久的思索后,才能焕发出艺术的持久光芒。”

  说来也是巧,近一段时期以来,我频频在《人民日报》《文论报》《河北日报》等多家国家和省市有影响的报刊和网络媒体拜读到魏平的作品,可见她还是一个勤奋的作家,虽身负要职却笔耕不辍。在我读过的作品中,有她为《忆大山》而作的《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有她在保定市蹲点调研时所写的《接近大地的作家们》,有她为纪念母亲所作的精致散文《母亲的眼睛》等等,都是些朴素的文字,那些积累了丰富情感的文字,让人感慨、让人振奋、让人情不自禁落泪……篇篇读了下来,竟让我心目中有了她高大鲜活的形象——

  作为领导,她尽心尽力,积极深入群众了解基层文学队伍需求,努力思考作家的责任与使命。她说:“我深深理解到,一个作家的成长离不开火热的生活实践。我也深深地感到,要与群众沟通,就必须放下架子,要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群众的心里话。”她还说:“我们有这样一支庞大的文学队伍,他们对文学的态度那么诚恳,提高水平的愿望那么强烈,他们对省作协的工作充满了殷切希望。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建立深入基层的长效机制,把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拉近与基层作家的距离,加深与基层作家的情感……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魏平《接近大地的作家们》)”

  作为女儿,她热爱生活,心怀佛善,孝敬老人。得到母亲病危的通知,“我蒙蒙地坐起来,深吸了一口气,立马披上衣服向门外跑去,三步并作两步奔向医院。我家距医院只不到500米的路程,但仍然觉得时间是那么漫长,距离那么遥远,我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母亲去世后,“在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我发现了那只装着义眼的盒子,我悄悄地把它装在口袋里,至今珍藏在身边(魏平《母亲的眼睛 》)”。淙淙细语,眷眷情深,灯下读来不禁潸然泪下。

  作为朋友,她心地纯净,大方开朗,乐于从文学朋友们的作品中品人生、寻挚友,并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她们搭桥铺路。在省作协,她“从作家们深邃的目光中,看到的是一种思考和恬静,此时此刻的他们,或许正在编织着他们心中的故事。”“每当结束一天琐碎的工作准备回家时,总是习惯地从书桌上选一、两本作家送我的书带上,成为我当晚的精神夜餐。”、“不仅要读懂作品,还要读懂作者。”

  那么我们又如何读懂魏平呢?或许下面这段话更能体现她的情怀:“作家协会作为党联系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纽带和桥梁,责无旁贷地应担当起团结作家、凝聚力量,把作家的创作热情引导投身到社会改革发展实践中去……用文学的形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用敏锐的目光、睿智的思想和生花妙笔,讲好河北故事,传播好河北声音,努力创作生产更多具有中国气派、燕赵风韵的精品佳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世力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魏平《作家的责任和使命》)”

  魏平的文字如潺潺溪流,平实、温和、自然,字里行间,流露的是真性情,是对文学的热爱,是对文学青年的培养,是对河北文学未来的期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