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车贴文化中的文化心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6月13日07:34 石 超

  汽车的普及催生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如汽车车贴、汽车美容等,这些富有人文内涵的产业使汽车从纯代步工具演变为现代人表达自我的重要载体。各式不同的车贴实际上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心态,他们与选择主体相依傍,呈现出群体性特征,成为大众文化多元化的典型反映。从独具特色的各式车贴中,我们既可以窥见由草根心态生发出的幽默和思想智慧的火花,又可以看到现代人规避“趋同性”,追新求异的心态,以及在解构心态影响下,消解权威所带来的快感。

  车贴文化中的草根心态

  喜好车贴的多是年轻群体,他们一般没有较高的职位和权力,也没有非常可观的收入,以白领和工薪阶层居多,私家车也大都不是大排量的高档车。在那些大排量的豪华的高档车中,贴车贴的很少见,而在普通车中,草根姿态的车贴则随处可见,具体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新手示弱类。选择这一类车贴的多是刚拿到驾照才上路的新司机。按照规定悬挂统一标识的汽车并不多,更多的是用一种戏谑化的车贴来表明自己是新手,或是处于实习期。如“新手上路,腾云驾雾”、“新手上路,菜味很重”、“才上路,让让我吧”、“新手龟速,你走先”、“马路新手,急刹天后”、“新手旧车 都不太灵”、“手潮胆小,越催越面”等。这些标识虽不是统一制式的“实习”标识,提示效果却是一样的。在大排量的豪华车中,从未见此类车贴,即便是新手新车上路,亦是如此,似乎此类车贴就是小排量新车新手的专属产品,刻意通过车贴划清精英群体和草根群体的界线。即便如此,此类车贴也并未因此而显示出草根群体的不自信,反之,他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自嘲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新手新车上路的尴尬,既达到了娱乐他人的效果,又给紧张、繁忙、高压状态下的都市生活增添了一丝活力。

  第二,礼貌避让类。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随着人流量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大,交通拥堵已成为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老手新手,都要求必须礼貌避让,于是这一类的车贴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起警示作用,还可以平抑堵车时的烦躁心绪。如有的司机就表示,堵车时欣赏这些各式车贴也是一种享受。如“我慢,我排量小!你快,你飞过去”、“手潮心乱,越催越慢”、“别滴滴,再滴熄火了”、“您是师傅,随便超”、“别滴滴,越滴越慢”、“事故多发车请绕行(旁边有一个红灯)”、“只有你在后面默默支持我”等。此类幽默风趣的语言,同样只出现在小排量的普通汽车上,这种近乎恶搞的方式与精英群体所遵循的价值典范可谓格格不入。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草根群体卸去了精英群体所背负的文化道统的沉重枷锁,才能毫无负担地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自嘲,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向公众展示公共交通所需要的宽容和理解,可能本是堵车时的你争我抢、怒火中烧,却因为这些戏谑性的言语而化作了一笑泯恩仇的释然。

  第三,戏讽油价类。国际能源危机造成的油价疯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喜好车贴的群体大多是小排量车,但依然吃不住油价的节节攀升,于是,戏讽油价的车贴布满了各式汽车的油箱盖。如“93#,NO NO涨”(旁边有一个悲情卡通兔子在哭泣)、“93#,又涨了”(旁边有一只小猫做惊讶状)、“便宜点,抹个零头吧”、“93#别加满!我钱不够”、“93#的,来二两”、“油价太贵了,本车改喝啤酒”等。作为草根群体而言,自然是无权制定油价,或是抑制油价的疯涨,只能是以这种戏谑式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明知这种无声的抗议不会有任何效果,却依然自娱自乐。对于精英群体而言,可能也会抱怨油价,但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发挥更直接性的作用,而不是进行这种隔靴搔痒式的戏讽。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草根群体的种种戏讽和自嘲既是对本群体文化的宣扬,也是没有掌握话语权的无奈之举。

  “车贴”文化的走红自然是得力于草根群体的喜好和宣传,反之,“车贴”文化也揭示出这一群体的文化心态。以草根姿态呈现出来的车贴,代表了这一群体的审美趣味,无论是新手示弱类、礼貌避让类,还是戏讽油价类,都是以娱乐化的心态和近乎狂欢的方式表达了本群体的审美旨趣,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取得了娱乐大众的效果。

  车贴文化中的求新心态

  就个性化车贴而言,多是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的,虽然个性特质明显,不会重复,但也大致可以归纳出几个主要的出处。虽然来源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它们都以一种极具个性的方式彰显了车主的特质,昭示了当代人们追求个性的需要和追新求异的心理,它要求打破传统单一化、同构化的趋同性审美心理,在文化日趋多元化的年代,诉求个性、新潮、特殊,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宣扬自己的审美旨趣。

  第一,紧跟网络前沿类。这一类车贴是根据网络最新流行的热点话题定制的,如“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华南虎出没,请注意拍摄”、“你还追啊,我到家了”、“哥开的不是车是寂寞”、“骑白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不要迷恋姐,姐开的是块铁”、“不要爱上姐,姐会让你吐血”、“后面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第二,改变特殊句式类。这一类车贴是套用或改变特殊句式而成,如“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跟着你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哥一直被模仿,但哥从未被超越”、“别把虾米不当海鲜”、“我先冲,你断后”、“老虎的屁股碰不得”、“石头、剪刀、布,我赢了,走前面”。

  第三,谐音类。这一类车贴是套用谐音而成,如“看,灰机……灰过去咯……灰走咯……灰得好烦人咯……”(灰=飞)、“表撞偶”(表=不要)、“奥特曼”(哦,特慢)、“别摸我,我怕羞”(羞=修)。

  第四,个性语言定制类。这一类车贴都是一些个性化语言,如“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中国最后一台可以公路行驶的蒸汽机车”、“都是我的帅害了我”、“生活要TM有激情”、“变帅中,正在变成金城武”、“别恨我,恨驾校”、“限乘辣妹”、“碰撞十次,九胜一平,保持不败”、“别跟着我,我也迷路了”。

  从中可以看出“车贴”文化所蕴含的现代人的深层心理特征:一方面对于趋同化有着或自觉或无意识的排斥,因而努力追求自身的独特性与个性;另一方面“趋同化”的力量过于强大,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想象力与个性,反过来甚至使车贴本身也成了“趋同化”的一种体现。

  车贴文化中的解构心态

  任何时代都存在与精英、主流相对的社会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缺乏权势和地位,往往被边缘化。虽然草根群体也处于社会弱势的一方,但却有自身的独特性,它力图突破传统的被边缘化的宿命,在社会底层自发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以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质,发出属于自己的最强音。换言之,这种草根姿态对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不再是一种仰视的姿态,它有着充分的自我和自觉意识,虽然自己是出身底层的,是下里巴人的,是处于弱势的,但是安于这种状态,甚至以此为傲。相形之下,这种强大的群体自信心和荣耀感,使传统的精英、主流文化显得并不那么高贵和阳春白雪,甚而感觉有点可笑和做作。由此,精英、主流所代表的权威、崇高与权力等不再是一种被仰视的在上者,而是成了被歧视、嘲讽和解构的对象。许多车贴之所以受草根群体的追捧,也是由于自身的这种解构特质。如“脚底3个板板,哪个刹车”、“买的证,租的车,您看着办”、“开过拖拉机、开过坦克,刚学开车”等。

  需要指出的是,草根群体的这种解构与严肃的批判是不同的,在解构的过程中,草根群体也清醒地看到并且承认了自身的弱势,它们既不试图取精英而代之,也不以一种革命的姿态去对抗主流文化,更不相信那种堂而皇之的宏大话语。它所拥有的武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穿精英的崇高中所隐藏的可笑或虚伪之处;二是自嘲,在解构他者的同时也将自己变成解构的对象。因此,它呈现出一种娱乐化、狂欢化的姿态。

  虽然车贴美观好看,有些还有特殊功能,但也不可随意粘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13条规定,“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的,不得影响安全驾驶”。此外,车贴装饰太过火,甚至语言出位,出现脏话、挑衅之语,则违背了大众的审美和道德标准。对于这一类的车贴,我们应该坚决遏止,注重其文化内涵的培植,宣扬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引导大众文化向和谐、健康、内涵式道路发展。

  车贴不仅和当下流行文化元素相裹挟而刻上了特定时代的印记,还因广大受众的青睐和推崇,成为了反映大众文化取向的有效载体。通过对目前流行车贴的归类研究,我们可以窥视出现代人的文化心态,其中既有草根心态的呈现和彰显个性的需要,又有消解权威的味道。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