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品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30日07:23 特约撰稿:李林荣

  特约撰稿:李林荣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梁文道主讲,凤凰书品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介绍或者引导别人读书,往往比自己读书还难。因为读书所得,本来就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要想传达给别人,能找到合适的说法,就已不易;若要令人会意、共鸣,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这本17万字的32开小书,却一气介绍了52本新书,书的主题和内容还跨越了中外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政治、科学等众多领域。但通读全书,并不觉得沉闷、枯燥,相反,常有一种在书中所介绍的诸多题旨肃穆、庄重的著作中穿梭流连的轻快、从容感。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书中各篇文稿皆源自电视专栏节目“开卷八分钟”的主持人讲解词,带着口语表达的洒脱底色;另一方面,也跟被介绍的这些书“及物”而不媚俗的现实意义和专业品质有关。莫言、王安忆、苏童、史铁生、奥尔罕·帕慕克、加西亚·马尔克斯、赫塔·米勒、菲利浦·福雷、罗伊德·琼斯、扬·马特尔、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小说,郭于华、于建嵘、夏榆、黄宗智、应星、萧楼、梁鸿、熊培云的社会学或经济学田野调查,高华、资中筠、王汎森、周予同的历史与学术批判,维特根斯坦、霍布斯鲍姆、乔治·斯坦纳、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生平和思想传记,以及《洗脑术》《中情局罪与罚》《大脑操纵》《沉默串谋者》《信任的力量》等直击技术与政治文明幽暗面的专书,合起来,正可组成一幅对应着我们面前这个时代的全景纵深图。

  《共和中的帝制》,张鸣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1917年7月1日至12日的张勋复辟,从持续时间和实际危害上讲,都不算太大的历史事件。但对当时刚登上社会文化舞台不久的一代新派知识分子,它却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冲击。流血革命换来的共和政体和一夕之间就还魂再现的帝制,两者的交替轮换可以如此迅忽,形似一场偶然促发的闹剧。被革命切分开的时代巨变,顿时显得含混起来。这本出自政治学者之手的通俗讲史著作,将张勋复辟置于国内、国际脉络纵横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做了抽丝剥茧式的新阐释。后袁世凯时期府院之争日趋白热化的民国政局,不断干预中国内政的日本和欧美列强,一概被纳入视野。向来被简化为历史丑角的张勋本人,也在这一生动、广阔的历史景深的叙述建构中,逐渐展露出于史有据而又合乎情理的立体形象。书中着力最多也最见精彩之处,是对从当时正常议政体系中旁逸斜出的武人干政聚会——徐州会议的描述和探究。这一聚会在1916年6月到复辟前一个月的一年间先后操办了4次,表面上的召集人是盘踞徐州的张勋,实际暗中掌控的却是远在京津一带伺机而动的段祺瑞。正是由于对这类关键细节的深挖细掘,张勋复辟与其时代情境之间,彰显出了一种类似棋子和棋局、台前和幕后、冰山一角和整个冰川似的幽深繁复的历史层次感。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历史本身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都不是线性递进的,立论在前的,未必就陈腐;立论在后的,不见得有创见。夏志清所著这部初版为英文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在西方汉学界争得一席之地的开拓之作。1961年初版之后,它的英文版于1971年和1999年做过两次修订再版。随后又在香港友联出版社、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先后出了三版繁体中文译本。2005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首次推出了它的简体中译增删本。2014年广西师大出版社的这一版,是它的第二个简体中译本,这个简体版是以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的繁体字版为底本。这两个繁体中译本的译者团队和译笔风格都一样,仅在个别章节的字眼和句段细节处理上略有差异,与之对应的两个简体版除显示这点区别外,更主要的不同是在对底本的删略部位和程度。但凡经典,也许注定将在长时间内被置于角度和尺度不同的取景框中来看待。对于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来说,它至今不坠的价值,已不再是对沈从文、张爱玲、钱锺书、张天翼等个别作家的重新发现和高度评价,而是贯穿全书的那种将知人论世的史家眼光和文本细读的新批评方法全面糅合、紧密关联的总体思路。

  《论中国文学》,[美]葛浩文著,史国强编,闫怡恂译,现代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总结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各方面经验,大量、及时的作品外译被许多人认定为一大关键。这使得最早向英语世界翻译了莫言成名作、之后20年来又把莫言一系列重要长篇陆续英译出版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一时间成为焦点人物。事实上,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人大都知道,葛浩文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限于翻译方面,更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其翻译方面的劳作范围也远不止于一两位当红作家的作品,而是涵盖了从现代到当代、从本土到海外数十位作家多种风格创作。至于学术研究,葛浩文造诣最高的则是萧红研究,其成果水准在中国学者行列里也堪称一流。与此相关,在萧军研究、鲁迅研究、乡土文学、东北文学以及两岸现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等课题上,葛浩文也多有收获。这本以“论中国文学”为名的葛浩文文集,汇集以上各类论文、随笔19篇,是作者研究中国文学的学术文章首次结集面世。对作者个人,这无疑是一份富有纪念意义的缩微版学术履历。对广大读者,这显然是一条可以款步行走的通道,它连接着一位常年致力构建中西方文学桥梁的资深汉学家独特、开阔而又深邃的知识领地和精神空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