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的重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8日07:46 林原羽

  今年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鲁迅精神价值与经典重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该论文集共收参会论文30篇,内容涉及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鲁迅作品重读、中西文化语境中的鲁迅、鲁迅精神的经典化与当代性等主题,其关注的学术问题和研究范式的多元化皆体现了当下鲁迅研究前沿的某些特征。

  首先,该论文集富有学理性和历史感。鲁迅研究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研究者的学术自觉和反思,这是鲁迅研究葆有学术活力的源泉所在。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是该论文集中重要的讨论题目。张梦阳的论文结合自己献身鲁迅研究40年的经历,围绕“鲁迅值不值得研究”、“应该以什么方法研究鲁迅”、“为什么要将鲁迅研究上升为鲁迅学”、“鲁迅学能够持续下去吗”等问题对鲁迅研究进行了哲学追问,认为鲁迅就是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深刻反思的伟大思想家,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科学的鲁迅研究应该是尽最大可能趋近于鲁迅本体,从中汲取真谛和智慧以作为现代人的参照。鲁迅学是科学形态鲁迅研究的学科化形态,中华民族和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懂得鲁迅和鲁迅研究的价值。陈漱渝的论文则突出谈到了鲁迅研究界的学风建设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研究鲁迅的切身体会和当今鲁迅研究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鲁迅经典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在同时代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图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而研究者在鲁迅经典阐释中应践行“从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学风。

  其次,该论文集集中探讨了鲁迅研究范式的多样化与经典化问题。鲁迅研究在回归学术本体的同时也在走向学术研究的多元化。文本细读是鲁迅研究界最经典的研究范式,该论文集的论文有近三分之一是从不同角度阐释鲁迅小说的。王吉鹏、阎浩岗、汪卫东、张全之、郑坚等从不同角度对鲁迅小说进行的解读新见迭出。也有论文对鲁迅散文进行不落窠臼的细读。田建民的《荒原意识与中西文化的内心纠结》一文通过文本细读对《过客》的意蕴内涵提出自己独到见解,认为《过客》是鲁迅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化生态体验为精神文化的荒原。这种荒原意识在鲁迅的笔下幻化出各种不同的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意象或人物形象,“过客”就是其中之一。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与对立,导致当时鲁迅难以摆脱西方的价值选择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精神纠结。对鲁迅进行文化研究,也是近年来鲁迅研究的重要学术生长点之一,是在鲁迅研究回归鲁迅本体思潮带动下的重要范式,拓展了鲁迅精神价值的深度。该论文集对文化语境下鲁迅的思考,既有鲁迅本体论追问,又有方法论的阐发。杨义提出,“百年鲁迅”是一个植根于文学却又超越文学的宏观文化命题,研究者有必要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和知识积累,将鲁迅的精神、作品,与中国历史、文化、文明联系起来,展开渊博而精深的思考。黄健则围绕鲁迅对“老中国”形象的解构进行研读,认为鲁迅对“老中国”形象的解构,价值指向是未来的中国,是鲁迅借以探寻和展示中华民族精神意识和心理性格的一种独特方式。董炳月、马云、李生滨、熊权等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对鲁迅精神和思想进行阐释。史料勾陈和考订则是鲁迅研究的另一经典范式,陈福康围绕《惜花四律》争论的梳理、王锡荣基于翔实的史料,围绕延安文艺座谈会与鲁迅关系进行的讨论则是对学界这一研究范式的很好承继。

  第三,鲁迅当代价值研究。鲁迅精神作为20世纪中国的文化瑰宝,其价值首先就体现在对当代文学创作的规范和影响上。谭桂林等学者围绕鲁迅精神对当代作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张铁荣和徐妍围绕鲁迅精神与当代文学的血脉联系展开讨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