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获了一份精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8日07:42 黄传会

  2012年11月25日,我在外地出差。早晨,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机,收看新闻节目,屏幕上一架舰载机从空中呼啸而来,绕着辽宁号航空母舰一转弯,又一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进入“下滑道”,迅速下滑……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舰载机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牢牢地钩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紧接着,传来了播音员激奋的声音:“成功啦!成功啦!这是中国自主设计生产的舰载战斗机第一次在辽宁舰成功着舰……”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隔天清晨,传来了歼-15舰载机试验现场总指挥罗阳不幸殉职的噩耗。在荧屏里我看见罗阳离舰时的画面,他那疲惫而又悲壮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记住了这个名字:罗阳。

  罗阳以自己倒下的代价,让我们看见了他身后的那个团队,那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团队。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飞公司几天的采访,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我走进了航空这个完全崭新的领域,而这个领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来说是如此重要。罗阳是航空人的代表,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正如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说的那样:“怎么评价他(罗阳)都不过分。”

  从沈阳回京后,我写了篇万字报告文学《悲壮罗阳》,向罗阳敬献了一只心灵的花篮。按说,关于罗阳的写作任务已经完成了。然而,没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阳那疲惫而又悲壮的微笑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的心头依然牵挂着罗阳,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罗阳情结”围绕在我心头。我隐隐约约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便是所谓的“创作冲动”。

  于是,我再一次向罗阳靠近。

  通过阅读中国航空史、《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等材料,以及大量的深入采访,我才知道,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披肝沥胆,无私奉献。所以说,罗阳不是孤立的,他是这个群体的代表。正是有了罗阳这样无数航空人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的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中华民族。

  写人物报告文学,最希望有故事,有故事作品才有看头;写英雄人物报告文学,尽量要找到其身上的“缺憾”,有“缺憾”人物才真实。但在采访中,最让我苦恼的是,许多人都跟我说:“罗阳没有故事。”“罗阳身上找不到缺点。”我说:“圣人身上都有不足,何况罗阳?”被采访者想了又想,说:“罗阳的确是太完美了。”慢慢地,我也琢磨明白了,正是罗阳的“没有故事”和“没有缺点”,恰恰使得我笔下这个平平淡淡、默默耕耘的罗阳显得真实、可信。

  报告文学是一种纪实性的创作,“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然而,何为真实性?你的所见、所闻、所思,就是真实的吗?那么多关于罗阳的材料,那么多的采访对象跟我谈罗阳,哪些是真正属于罗阳的,这需要鉴别、判断。写人物报告文学不允许失误,哪怕是一个小细节的失误,都会给人物带来伤害。

  我采访过许多人物,罗阳是我主动想写、主动要写,且让我有最饱满的动力来写的一个人物。 写作罗阳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罗阳却生活得如此沉着、淡泊、高远。罗阳是个超功利、超世俗的人,一般人看重的东西,他却不屑一顾。他所看重的航空事业,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一个人真正爱上了他的职业,便会变得纯粹和超越。高山仰止,这是让我永远敬仰的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