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北文学后继有人的期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28日07:36 陈应松

  湖北楚地是屈原的故乡。

  屈原首先不是作为一个诗人,而是作为一个真理、美德和正义的辩护者存在的。所谓“唯楚有才”,以才为傲,也正是某种稀缺的品质和超群的责任,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拓荒者和创造者形象。楚人英特俊拔,文采风流,金相玉质,嘤鸣万里。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自诩屈原后裔,如何没有那种浩浩情怀、铮铮风骨?而写作——文字的存在和累积,是一个人面对大地、面对生活、面对星空和宇宙叩问与倾诉的结果。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他心中的理想。对于屈原来说,“美政”为其毕生强烈的求索。

  呼唤新的屈原,并非只是一种行业行为,并非只要多发表几篇作品,只要在语言上有天分、在结构上有能力、在表达上有智慧,就可以成为我们文学的新宠。屈原如果不是在申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中遭人谗谤,如果不是被流放,不是在舛蹇的路途上寒暑漂泊、无家可归、叩地问天,而只是一个躲在书斋,二两酒三杯茶,面壁而坐,搜尽枯肠,捻断胡须的写作者,会有屈原这个伟大悲怆的人文符号吗?

  “新屈原文学丛书”是“新屈原人才培训计划”实施后的成果,不管是签约作家还是高研班学员,都将是这套不断出版的丛书所关注、跟踪和收纳的对象。我们的初衷是对湖北文学的一片诚心,对湖北文学后继有人的期待。但是,文学的培训和人才计划的实践不应仅是技巧的传授和机会的提供。追随屈原,心戚戚焉。好在我们的作家们因生在楚地,有着楚人的慧根,深知那一枝笔紧连自身与人民,在社会剧变的种种进程中置身其间,不作局外人,追求生命的品质,书写人生的大义,怀着忧患的情思,葆有浪漫的气质。所谓屈子行吟,愤懑山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像苏轼吊屈原句所言,对文学应该也有一种“俯千仞之惊湍”的惶恐敬畏之心。

  但愿从这套丛书中能看到激越的江峡、坦荡的平原,能看到青铜、丝绸和漆器的光芒,能听到编钟之声和磬埙之音,走出一列列有着屈子芬芳悱恻、满襟忧虑、兰蕙品质、楚骚精神的作家和作品。这正是文学院借此行动召唤楚魂归来的最好助力与见证。

  (此文系作者为《新屈原文学丛书》写的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