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号文件》,总体感觉这本书写得太厚重了,虽然作者是从陕西农村起笔,进而展开全景式的对农村的描写,但是实际上笔触和视野所及,完全是整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也是整个中国时代的缩影,同时还是中国农村、中国社会或者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的缩影。作者既反映了农村的现实,也传递了农村的心声,还提出了自己对农村的思考。特别是通过自己的田野调查,用真情、责任、智慧和思想在考量和记叙农村。作者不仅是记录者,同时也是思想者。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许多故事和许多细节,针对这些故事和细节,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思索,也提出了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或者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一些问题作者没有给答案,也给不了答案,但是提出来了。比如农村的低保究竟该怎么做,农村基层干部的尴尬和苦恼;再比如作品有别于其他很多反映“三农”的作品,并不仅仅是写农村的变化,写生活和物质的变化,而更多地提出了一些心灵和精神的考量。特别是最后一个章节,疾呼全社会关注农民和农村精神家园的建设。这个问题提出得太重要了。为什么农民们天天在挣钱,似乎挣到了钱,又似乎根本没有挣到钱;农民的脖子上始终套着根无形的绳索,他们不是从容自在地在生活的道路上往前走,而是有一种被逼着往前走的感觉,这种精神上的困顿,太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和重视了。可以说,在反映农民生活变化的时候,不仅仅是写物质条件的变化,不仅仅是写各种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是在完成了上述的调查和考量之后,在农民的精神层面、道德层面上提出问题,这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也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农村改革开放的报告文学当中,这部作品中的最大收获,最大亮点。
莫伸花了两年时间,几乎走遍了陕西所有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怀,他很难成功。所以这个书非常厚重,它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比较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