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生存在风起之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9日07:07 李 萌
埋头于飞机设计的堀越二郎埋头于飞机设计的堀越二郎

  在NHK拍摄的纪录片《宫崎骏的1000天》中,宫崎骏这样描述自己创作新片《起风了》时的心情:

  “‘没有观众’的恐惧,‘即使没有观众也没有什么’的淡然,时常交替出现在我脑海里。”

  然而,他也曾坚决地表示:“要做这部电影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想做。”

  翻看宫崎骏的作品年表,除去之前拍摄的系列片和《鲁邦三世》的剧场版动画,从1984年第一部动画电影《风之谷》,至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姬》,宫崎骏共有9部动画电影作品问世。

  在这9部作品中,多数是幻想题材。1992年的《红猪》则是例外。《红猪》是一部偏写实的作品:主人公不是儿童,而是一个40岁的猪脸人身飞行员。如果说《红猪》是宫崎骏为“那些工作过度、头脑变得像豆腐的中年生意人”创作的轻松电影,那么2013年的《起风了》则是一部更加写实、连主人公堀越二郎都是真实历史人物的严肃影片。

  故事结合了昭和时期新心理主义代表作家堀辰雄的小说《起风了》,以及宫崎骏发表在模型杂志《Model Graphix》的连载漫画。小说《起风了》以作家本人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他和女主人公节子相爱订婚,并一同在高原疗养院面对生死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爱与死”。宫崎骏的漫画原作以二战为背景,以零式战斗机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为主人公,描写二郎为了实现飞机设计的梦想,在动荡年代的狂风下努力生存的故事。

  《起风了》传递给观者的第一要素是生存。战乱的年代,堀越二郎和周遭的人生活得小心谨慎。之后,二郎与菜惠子相爱,却得知她患上了肺结核。面对死亡,二郎与菜惠子坚强地一起度过剩余的时光……在这里,导演并没有将菜惠子的死作为影片最后的高潮,而是将“火车站重逢”一场戏进行了着重处理。这种表达恰恰展示了影片的重点:《起风了》描述的是如何在血雨腥风的时代中努力生存的故事,而不仅仅是身患绝症的女孩该怎样存活下去这么简单。

  第二要素是困惑。影片中,作为一名战斗机设计师,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飞机制造的热爱时常在二郎内心交织。意大利伟大的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几次出现在二郎的梦境中,他问二郎:“你是否有设计战争杀戮工具的心理准备?你要做的工作是被人痛恨的,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宫崎骏身上。以设计战争杀戮工具的人作为影片的主角,是否有美化战争的嫌疑?作为反战主义者,宫崎骏和故事中的二郎一样,同样面临两难的境地。

  “我想要创造出完美的飞机。”宫崎骏为二郎写下了这句简短却关键的台词。

  在吉卜力工作室的电影宣传文章中,是这样描述《起风了》的:“这部电影并不纠结于战争的话题,也不是通过零式战斗机的优秀设计来鼓舞日本年轻人的作品,更不是用‘零式战斗机的设计者本来是想做民用飞机’以掩饰作为设计者对于战争的责任的心计。”

  最终,二郎设计出了完美的战斗机;宫崎骏找到了故事的结局。梦想使人疯狂,却也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逐梦的代价是巨大的。主人公二郎实现了梦想,飞机却被炮弹撕碎,为设计师的生涯画上了黯淡的句号。

  二郎的配音由《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担任,他略显生涩的声音恰好表现出昭和时代日本知识分子的风貌。

  或许宫崎骏将不会再制作“大众化”的动画电影:在我这个年纪,其实更倾向于做一些有技术难度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大众。老导演不都是这样的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