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秘 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9日07:18 贺 颖

  神秘园之歌,十几年前第一次听到,便将自己交予那片秘密的林间,园中的秘密。北欧的天籁之声,多年听下来,早已不能以遍数言说了。我应该熟知每个音符的转合起承,熟悉那些秘密的起起落落,至今为止,尚还未有一首他曲,可以与之替代或并列。未听之前,仿佛从未认真想过人的身与心,是以何样态势互为有存,直到在曲中,和世界上无数热爱她的人一样,找到了自己游移的灵魂。自此身魂相依,彼此慰藉,互为取暖。这是一首略显忧伤的曲子,柔肠百转,如言如泣,不过最令自己为之沉迷的,是曲中的神秘与引领,满含信任与体谅,将倾听者的心神与身体,引到秘密诞生的地方,正如创作者所言:“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神秘的花园。时世艰难,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在花园里得到慰藉和安宁,并静静地思想。我已经找到了我的神秘园……真诚地祝愿您,在倾听我们的秘密后,都能到达属于自己的神秘园。”我想我是幸运的,第一次倾听,就轻易而奇迹般地抵达了我的神秘园。在那里游走、迷失、追随、独步,听见月光穿过林梢,渐渐落于林间地上细碎的声音,听见衣裙拂过落叶时窸窣的微小回声,听见风从发丝中透过,散于未知的更远处。她也熟悉我,我在每个段落中的呼吸、止步、犹疑,忽然而至的欢欣与哭泣。

  4个月来,差不多自己的课余时间,都是在这支曲中度过的,房间、园中、街上、地下铁。北京,这座我挚爱的城市,几乎我去到的每一处,最重要的是鲁院这座殿堂的任何角落,都是以此为背景音乐的。音乐是奇妙的,每个音符都仿佛一把钥匙,倘若你在一些场景中听着特别的曲子,而之后只要这曲子响起,你就会轻轻进入曾经的场景,一切皆复现而来。抬眼望去,信步园中,身心所及之处,无不是其中的旋律,那些神秘的音符,仿若被时间埋放的小秘密,走着走着,看着看着,就会遇见它们,而后便尾随在侧,缓缓汇聚成一脉旋律,逶迤流淌。鲁院已然成了现实中的那座可知、可感、可仰望、可触碰的神秘园。

  除了神秘,还有什么能说得清这眼前的一切。

  最挚爱的城市、最崇敬的生活、最感恩的思考、最销魂的季节,这无数的最美,竟在同一时刻静静存在。我是感恩的,更是惊慌的,以至于常常要以刻意的掩饰提醒自己的从容。在园中、在每棵树下、在湖边、在乐曲中,我忽而仿佛化成一泓水,流进小路旁的泥土之内。我们都是感恩的,遇见的每个人,都说着一样的话,不能想到,在成熟之年,我们还能得以回返到童话里,做回曾经的少年。

  原来我们所有的年轮,都只有一个圆心,那里是鲁院的教室。所有的行走,都向着一个方向,那里是鲁院的花园。原来我所有的、自童年起就踮着脚尖儿向远处的张望,都在寻觅这里,我的神秘园。自此我便不复低叹荒寒红尘,众生轻浅而薄情。慢慢荡开的鲁院岁月,我因而开悟,像云中藏满了宝石。

  在曲中,时而自己就成了碎片连缀的一个虚体,恍恍然在音符中怀想,那尚不曾远去的到来,看似遥远又即将而至的归途。我成了一个隐秘的地带,我的肉身里有镀了金的惊慌、蜜汁样的不舍,缓缓撕离。总要想到未来,我的目光,一定会向着星辰下,有你们的那一处,向着我们共同走过的这些时间,然后仿佛以色列人遥望着故乡。

  梦境的神秘园,多年来赖以活命的曲子,如今终于知道,原来我的神秘园在这儿,在鲁院凝望我们的目光最深处。

  人间纷扰世事疼痛,而在这园中,在红尘最深处,有这样一处所在,阳光单纯,星群体谅,草木慈悲,无关冷暖。想起卡佛笔下的“大教堂”,那个盲人依照灵魂的感知而完成的绝世之作,从拯救与逍遥,从存在到时间,独没有虚无。有时想,自己尚待发育的心智,也许就如刚刚投生到世间的婴儿,尚未睁开眼睛,而也让我在这样的教堂中,完成身心的初生,聆听命运的秘密吧。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而我所担心的一件事,是该如何回报命运于自己的赐福。感恩师长与前辈、友人与亲人,多年来寂静路上的鼓舞;感恩鲁院的每一位师长,对我们的全心赋予;感恩每堂课;感恩园中的每棵草木,每阵风掀起的涟漪,涟漪中细碎而迷幻的倒影;感恩清晨时小路上的太阳光,像金子,一路泼洒着,明亮亮的白昼就来到窗外;感恩夜晚的时光,让自己成了勤于阅读的人。

  2013年12月31日,清晨。我和身处的城市一道醒了,窗外一束晨光,正引领着整个世界的降临。

  我在温热的光亮中,轻声呼唤今天的日历,像个泄密的人。窗前的时间荒蛮而细微,渐渐化成水样的属性。

  此年的最后一天,这是一组数字的美妙组合,131231,对称之美,最后一天的时间美学,历史与未来交接的叙事美学。差不多零上七八度的气温,晴,暖,微微的小南风。这显然依旧是令自己恍惚的。北方的家乡,据说是暖冬,但依然保持零下十七八度将近20度的气温,而更多年份,元旦前后的北方,大约都会降至零下将近30度的酷冷。

  房间里阳光炽炽,几乎就是仲春。我依旧怕热,打开窗户,万木褪尽枝叶,惟余风骨,清俊醇雅,情韵夺人。园中湖水已然化开,一块块在阳光与微风下灼灼闪动的冰层,弥足清凉悠悠而来,遂疾步来到湖边,在石畔坐下。不记得自何时开始,自己如此珍视时间的节点,新旧交接前后的迷人况味,仿佛是执拗地对存在的提醒,更仿佛是对在场的一种确认。

  明天以后,今天,以及之前将永不复在。2013,当我们再提起,我们必要加上——曾经二字。想起很多,渐渐涌荡而远去的这一年,眼前的鲁院时光,我的神秘园,感恩、祝福、希冀。闭上眼睛,阳光穿透眼睑,炫美的金红色便铺张地覆满了整个世界,成全了一种渐远的刹那,成为美德般的永恒。

  黄昏,风停后,窗外的园子成了另一个世界,明澈、静谧。一直站在窗前,直到确认夜晚来临。已经结束了最后一本书的阅读,古斯塔夫·荣格的《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读过的书都放在床头,凌乱却异常亲近,仿佛随时可以对话的知己老友。这些书也许只能算浏览吧,因为在这里,其实自己常有不真实的幻梦之感。最怕看见书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像是拒绝,亦像是话别。坚持将读过的书放在手边,甚至打开它们,接近于向心魂中永存的那些高贵,交出自己。坚持书写,也许是执意让每日远去的时间留下印记。课余时差不多读了将近十几本书,其实也许不是急于读懂,只因为在阅读与书写中,我知道自己离这儿最近。

  从前常有失眠的时候,异常苦楚,而在这里,竟意外地遭遇了一种神秘的安睡———每夜睡前握着一本书,便仿佛游子归乡,疲累中终于可以安心入梦,似婴儿在母亲怀中尽情酣睡。每个梦境都天遂人愿,都可见得自己想见之人,都是值得书写的。每每醒来,常觉羞惭,人之为人,自是原罪在身,何以命运竟有如此慨然而完美的恩馈,将刹那而永恒的光亮,投注于此在,镌刻于未来。

  太过久远的尚且不说了,自人类有文学记录以来,似乎所有的人、所有的语言与方式,都在表达一个亘古不休的主题,爱与感恩。依稀在自己的阅读经验中,亦有着无数相关的记忆,而此刻还是深觉到了人的有限性、作品的有限性,竟找不到一篇作品,可以表达此时自己的爱与感恩。那就惟有铭刻吧,铭刻时间与存在、未来与过往、刹那与永恒。正如弗兰·布莱克所说,“如果有人抚摩我们的灵魂,哪怕只有片刻,我们已经变得不同以往了,所以说时间无足轻重,而片刻却可以永恒”。是的,不同以往了,身心辽阔而魂魄深沉,像被拂去尘埃的镜子,不同以往了。

  夜深了,窗前的星光,纯粹、富足而安谧。我惊异于时间的流逝与交替,那些宇宙中的星月到底有无知晓?但关于宇宙,休谟说:宇宙秩序的原因,或原因之一,很可能与人类理智存在某种奇异的相似性。这话当真好,更满含真理。因为事实正是如此——我们的理智,与宇宙的秩序如此相似,在决心中反悔,在安谧中涌荡,在默然中复活,也且让自己蒙昧的心智混沌初开。

  这里是2013年12月31日午夜的北京,再过半个小时,我们将迎来一个陌生而全新的年份。我将坚持在窗前凭望,在乐曲中看着眼前的神秘园,我要看见,两个年份交替时的忘我刹那,是否有深藏不露的繁华与深美。新年钟声敲响之前,足够回忆了,亦足够感恩,好吧,让所有的记忆都来吧,以及所有的感恩,我们一同聆听《奥义书》中的飞翔:“一旦禁锢在身体中的灵魂,被善与美的真理而唤醒,而飞翔,就再也不会沉睡,再也不会下降。”善与美、爱与感恩、祝福与希冀,多么好,这样永不降落永不沉睡的飞翔。当然还有那么多,万物生长,春秋轮回,大地上的每一刻无声流过的时光、身边每张亲人的面孔、课堂上绕梁的佳音、曲中的每个音符,都值得我们以心魂为之停伫,并像惠特曼一样侧耳,感知这样浩荡而悠远的合声:

  “现在,我不想其他,只想倾听。我仿佛听到了所有的声音在蔓延、融合,前后追赶,有城市的声音,也有来自野外的声音——整日整夜,无休无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