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的动画梦——日本动画简史(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1日07:07 吕晶莹

  二战结束前上映的日本动画片《海之神兵桃太郎》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却影响到了一位17岁的少年,使他立志走上动画创作之路,他的名字就是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本名手冢治,可谓出身于名门望族,其远祖可追溯到平安时代(794—1192)的著名武将手冢光盛,其近代家世也十分显赫:手冢治虫的曾祖父手冢良仙是一位医学人士,还参与创办了东京大学医学部,手冢治虫的祖父手冢太郎是一位法律人士,也是关西大学前身的创建者之一——在日本,一般的尊称都是“某某君”,只有医生、律师和教师才可以被称为“先生”;而在手冢家,这三个职业都被占全了。不过手冢治虫的父亲却成就平平,只是一名公司职员,不知是否与他玩心太重有关,据说他酷爱摄影,而且迷恋电影——手冢治虫回忆说,在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时代,每逢周末父亲都要带全家去电影院享受美好时光,这在当时可算是精神上的豪华盛宴了。结果恰恰是这些电影中的一部,深深地影响了手冢治虫。

  除了父亲的影响,手冢治虫母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她对于儿子迷恋当时还属另类的漫画这件事,不但不加阻止,而且给予鼓励。童年的手冢瘦弱内向,经常被同学欺负,于是他和另一个情况相似的小伙伴走得很近,一起沉迷于昆虫研究——这也就是后来他起笔名时在自己的原名后加上一个“虫”字的原因。为了少受欺负,手冢还把漫画书带到学校,让同学们分享,后来受的欺负果然少了。

  尽管手冢治虫酷爱动画艺术,但还是按照家庭的要求进入大阪大学医学部学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手冢依旧潜心动画创作,却在相关领域的求职中屡屡碰壁。因为当时市面上多是小作坊式的漫画公司,很少有人敢做大手笔的动画片。于是手冢只好暂时收藏起他的动画梦,拿起画笔,将他的艺术思想用漫画表达出来,而这就催生了1951年漫画形象“铁臂阿童木”的诞生。

  为了实现自己的动画梦,手冢治虫准备了10年之久。1963年,手冢治虫终于通过自己创办的“虫制作公司”,将“铁臂阿童木”的故事制成动画片,并于两年后在电视台正式播出。《铁臂阿童木》描写了一个人形机器人的爱恨情仇,情节精彩动人。将近20年后,当《铁臂阿童木》被引入中国时,在中国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也正是由于《铁臂阿童木》,使中国的读者和观众第一次知道了手冢治虫的名字。1988年,手冢治虫作为中日交流大使出席第一届上海国际卡通节,让中国观众一睹“阿童木之父”的风采。遗憾的是,刚一回国手冢便被查出身患胃癌,于1989年不幸离世。

  单就动画作品来说,手冢治虫最伟大的成就自然是《铁臂阿童木》;但就整个动画事业而言,也许他的一个认识更为重要。手冢治虫曾明确指出:动画片受众的兴趣爱好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观众人群,将动画片进行详细的分类。事实上,正是由于手冢治虫的这一认识,使得后来日本动画片开始进行十分细致的分类——有描写热血英雄的“少男漫画”,有展示细腻情感的“少女漫画”,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种类的漫画。手冢治虫有关动画分类的观点,不仅影响了日本动画界,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动画事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