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河神奇的经历成就了他神奇的小说,他那神奇的小说,又彰显出了他那写小说的才华。他实在就是块写小说的料,小说在他手里,拿捏得如此顺溜自如,出彩生花。人物写个什么,像个什么;故事编得精巧灵动,扣人心弦,而且,读完叫你留有韵味,促人思考。上世纪末,他从阿尔巴尼亚到加拿大多伦多后就回归了文学。新世纪初,他一股脑儿抛出了一批精彩纷呈的小说,有马来西亚丛林里殊死的抗战秘史奇闻,有勤劳的华人在欧洲经商拼搏的惊险经历和悲悯人生。那异国的风情、华人的命运,正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而作者却又来了个华丽转身,将笔触伸向了他生活了10多年的多伦多华人园地。他真是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别开生面地在多伦多田园牧歌似的美好家园里,写一场惊心动魄的人兽大战。小说《猹》题材奇,内容新,寓意深远,令人沉思不已。
猹,这个鲁迅自认为是他造出来的字,是一种动物,其实就是獾,加拿大叫浣熊,比猫大好几倍,肥胖的身躯,有花节的尾巴,好挖土,好吃荤腥。就这么个小家伙,搅得小说主人公斯蒂芬(华人洋名)一家本来平静的生活不得安宁。先是刨开有鱼腥的垃圾土,后进一步到主人屋顶筑巢建窝,最后,竟成家下崽,屎尿臊臭,叫人无法消受了。主人公用尽了办法,或驱赶,或垒墙堵截,或用辣酱、芥末油、氨水浇灌,均无效,他甚至去找了国会议员,议员还请专业的有害动物防治公司登门检查,可因浣熊刚下了崽,出于动物保护的考虑,不能处置,只有等来年开春后了。在这一筹莫展之际,经猎人介绍,斯蒂芬借来一个诱捕笼。这还真管用,几经折腾,居然前前后后把4只浣熊尽收笼中。按猎人的指点,应把它们放生到30公里以外的地方,可他们竟放到100公里以外去了。这下斯蒂芬一家满以为可以彻底安心过日子了。谁知道,这浣熊记忆力特好,而且报复心强,3个月后,浣熊一家四口就卷土重来了。它们抓不开新建的坚固屋顶,就在院子里造反,对瓜菜刨土断根,对水塘填土吃鱼,还挑起了一场熊与猫的生死大战,把邻居的猫群撕裂得尸骨遍地。叫主人公忍无可忍,一场人兽大战就无可避免地爆发了。主人找来了一根实木长棍,还头戴滑雪头盔和防护眼镜伺候着。当看到母浣熊带着小浣熊从西边的台湾人家的木栅墙鱼贯而出,知道时机已到,就从花园的边门突然杀了出来……这场全武行被陈河描绘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这足见作者状物叙事的深厚功力。战事正酣,浣熊在逃,主人公就要大获全胜之时,突然,警车呼啸而至。受伤的小浣熊被急救车送去抢救,而主人公却被戴上手铐,收押去了。值得注意的是,报警的3个电话,竟有一个是来自斯蒂芬自己家里。不过,故事的结局还不算很糟,浣熊再也不敢来找麻烦了,主人公虽被起诉虐待动物和使用武器作危险用途两项罪名,可只被判了罚款500加元。
一路读下来,故事真有些怪诞、荒唐,小小浣熊竟可以大模大样地在人家园子里搞破坏,到人家屋子里去安家,你还无计可施。想当年在鲁迅的时代,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闰土,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可今日时代不同了,在号称文明发达的加拿大,你要敢动武,打了它们,就要吃官司。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陈河的书写,尽管带有诙谐、幽默、调侃、老辣的笔调,却郑重地提出了一个现今时代里十分严肃、现实、值得深思的问题:在21世纪地球村的大环境里,如何既能充分保证人类自由生存的权利,又能竭力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残酷的现实是,地球村越变越小,而人与动物的繁殖越来越兴盛,人与动物的生存竞争必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严重。要保障人类自由生存权利,又要爱护动物,关心动物健康成长。如何能在人与动物的竞争中找到平衡点,使人与动物都能长久地和平共处。这是世纪的新问题,而陈河的小说,敏锐地甚至极其尖锐地提出这一问题,尽管暂时还无法解决,但以此作为警醒,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