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冠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8日07:26 周正朗

  小时候曾经在书店看过一套印象派的明信片,每个画家独立一小辑。莫奈那辑都是模糊的风景,马路、草垛子、教堂、水池子、火车站……偶然出现人物,大部分面目不清,身形也似乎和背景分不开。于是转头欣欣然选了有着轰轰烈烈向日葵和目眩神迷星月夜的梵高。

  其实画什么是其次,画家跌宕起伏的人生才真正吸引眼球。当时算是“野路子”的印象派是怎么最后成了现在的学院派,可能很多人没有想过……甚至还有不少人谈起印象派,直接就提梵高、塞尚、高更,都不知道那其实是后印象三杰。而公认的印象派之父,其实是莫奈。

  在没看《莫奈和他的眼睛》(下文简称《莫奈》)前,我心中印象派的诞生是横空出世的惊雷,充满了新天才和老做派的戏剧性冲突。而在《莫奈》里,美术史的传承从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库尔贝、柯罗,曲曲折折流过印象派,加上对于遥远的东方艺术——浮世绘的共同热爱,平地惊雷其实是水到渠成。

  很多观者在看莫奈的联画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为什么画这么多一样的东西”的念头。也许在当代很多艺评家的眼里,可能莫奈也会是题材“毫无突破”的代表之一,那么多的草垛子、教堂、睡莲池子、伦敦议会大楼……甚至角度都一模一样,改变的只有光影。那是因为他在意的其实也就是光影。曾经他带着十几幅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画,随时根据眼前的光线变化进行增补。也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户外高光绘画下,他晚年的视力每况愈下,但即使到最后已经看不见什么东西了,他还是凭借对颜料的记忆,忠实地画下眼前仅可觉察的粗糙的光色。莫奈进入了印象派,就再也没有走开。

  于是传奇就这样一笔一笔堆了起来,莫奈不仅仅热爱浮世绘的构图与色彩,还在自己的技艺里遥遥呼应着这种日式专注,于是,他们都一日日精进,一直到有一天人们开始欣赏他们的作品,称他们为大师。当然也所幸他们都活得足够长久,可以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亲眼看见时间让世人把应得的冠冕,敬献眼前。

  (《莫奈和他的眼睛》,张佳玮著,译林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