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艺批评必要的价值判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7日07:25 蒋晓丽 吴若美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在对不同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的批评中不能放弃应有的价值判断,否则,就会在当代文艺的多样化发展中无所适从。从文集《当代文艺的价值定位》(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可以看出,作者刘金祥在当代文艺批评实践中坚守了应有的价值判断。

  首先,刘金祥清醒地看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缺失,而且深刻地把握了这种缺失产生的根源。在《当下文学苦难叙述的现实性批判》一文中,刘金祥指出:“即便是那些涉及社会重大矛盾,比如《痛失》《无根令》《穷县》等官场和反腐题材小说,作家在对‘官员’腐败心理和权力角逐的本质揭示中,往往也把腐败行为和权力斗争简单归结为人的某些欲望化本能,或‘善’与‘恶’的本质对抗的加减法则,从而把它们彻底地‘人性化’,轻松隔开了对人性苦难所必要的现实追问。”“有些作家幽闭于个体的内心之中,或体验着个人的孤独、痛苦、绝望甚至是深渊感受,而对自我之外具有时代普遍性的沉痛和大多数人的苦难漠不关心。”中国当代文学这种缺失是如何造成的呢?刘金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刘金祥认为首先是作家审美思辨能力的不同程度匮乏。其次,是社会阶层分化导致作家对广泛的现实生活的认同障碍。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中,作家群体因享有智力资源而大致可以归入“知识群体”这样的“中产阶级”阶层。知识群体的“阶层化”,一方面客观地决定了作家们很难真正去了解其他社会群体,尤其是广泛的底层社会人群的真实状况,无法真正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对他们的生活、愿望、苦难和不幸加以同情理解;另一方面作家又很容易培养和发展出自身的阶层趣味和生活情调,从而造成他们和社会大多数人在空间、情感、心理上的多重距离。再次,是作家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先天性缺失。刘金祥这种对中国当代文学病根的把握是相当准确的。刘金祥在批判当代中国文学这种缺失的同时科学地总结了世界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高度肯定了那些愤怒、反抗的文学。

  其次,刘金祥在坚持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敢于批评,勇于批评,绝不因名家而退缩。在《戏曲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一文中,刘金祥指出了中国当代戏曲面临的困境,不追求个性,只追求评委的喜好;不看重人才,只看重关系;不倚重创作,只倚重金钱的投入。作为一部戏,个性与风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评委点头说好;导演与演员是不是人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名气以及与评委的人脉;剧本好不好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钱投入大制作。刘金祥看到了中国当代戏曲面临的真正困境,这就是有关部门和剧团为了极少数人的利益,竟然听任一种艺术形式消亡。在《电视综艺节目亟需提升文化品位》一文中,刘金祥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电视综艺节目,样式上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娱乐方式的日渐丰富,不少观众陆续撤离,几个曾经大红大紫的综艺栏目风光不再,春节晚会也步入了“年年难办年年办”的尴尬境地。这对于已失去信心的综艺节目的编导们来说,无异于救命的稻草,一时间,纷纷擎起“娱乐”大旗,一批“克隆”的伪大众、伪娱乐节目一哄而上。为争取观众,分割市场,甚至在“娱乐”的遮掩下,不惜迎合某些低级趣味,从而滑入低级、庸俗的泥潭,遭到观众的唾弃,致使一度春光灿烂的娱乐性节目很快“沦落”到花凋叶零的境地。这类节目的主要问题在于文化的错位。现在的一些娱乐节目整个是演艺明星的耍猴表演,让人看了恶心。这样的节目也叫大众化,那只能是对大众的亵渎。那些自诩为“高品位”的综艺节目的编导们也同样不愿在节目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有的节目简直就没有任何创意,而是在外在形式上不断追求奢靡。他们热衷于宏大的场面,豪华的包装,喜欢在布满机关的舞台上拼命找乐,喜欢用“人海”、“灯海”制造氛围,以至一个独唱半台舞成了综艺晚会的常事。电视人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把握文化导向,无法引导观众提高欣赏趣味,而只能一味媚俗,让电视节目就低不就高。这种批评可谓一针见血。可惜,有些电视综艺节目不但没有接受这些批评,反而越滑越远,甚至出现了“低俗、媚俗、庸俗”倾向。为了克服这种“低俗、媚俗、庸俗”倾向,刘金祥在《文化的阅读与阅读的文化》一文中提出大力发展阅读文化,认为“家里最好的装饰品应当是书,没有比书籍更美丽的东西。家庭成员最多的活动应当是读书,读书应当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行为。家里最多的家具应该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书架。凡是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无不是热爱读书的国家和民族。发达国家中人们珍惜时间,工作节奏非常快,但越是忙碌,人们越是喜爱读书。一座城市里如果没有读书人,将是这座城市的悲哀。城市里可以有很多景观,但最美丽的风景还是无所不在的读书人。地铁中低头读书的乘客,腋下夹着书本来去匆匆的行人,街心花园长凳上捧着书本读书的市民,就是这个城市最美的风景。一个城市的图书馆、书店和街头书摊,特别是那些外观陈旧、经历岁月沧桑的古老书店,是这个城市的骄人亮点”。在这个投机和浮躁的时代氛围中,这些金石良言竟成了空谷足音。

  当然,刘金祥的文艺批评不能说毫无缺陷,至少在个别文艺批评中有些行文缺乏内在联系。这里之所以特别地挑出这个毛病,是因为中国当代不少颇有影响的文艺批评家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弊病。这些文艺批评家虽然不乏精妙的感悟,但是整个行文经常出现缺乏内在逻辑的现象。这是需要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