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卷珠帘》修改后的遗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03日07:22 绵 延

  “中国好歌曲”已经进入原创大碟演唱阶段,我认为这是目前最有水准的唱歌节目。因为演唱者即是创作者,便产生了一个新词叫做“唱作者”。其中的一首歌曲《卷珠帘》,由一位飘逸清秀、才华横溢的青年创作并演唱。看得见独钓寒江的文人雅士、听得见浔阳江头的转轴回拨的嘈嘈切切、感受得到杜鹃啼血的古朴心绪,许多人说有穿越的感觉。一经演唱即刻引起关注,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登上春晚舞台。

  我听的这版《卷珠帘》,是经过导师帮助编辑提高后的作品。不能否认的是,经过刘欢修改的新版本在起承转合中更民族、更优雅,细微的歌词修改也体现了刘欢的文字造诣和对于歌曲氛围的掌控。但这版《卷珠帘》比起初听时的清新与惊艳更多了几分苍凉,就像从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夜成为历经风尘的老妇人,又或是一部古代言情小说被硬撑为了一部宏大的历史巨作。所谓唱作人,既是创作者也是表演者。这首歌一炮而红的原因绝不仅仅是霍尊个人的独特唱腔或是他在去年其他比赛中早已积累的人气,而是这短短3分钟歌词和旋律的铆合对接,是他形象、气质与整首歌曲在如今主打流行歌曲欧美化的年代让人感到的惊艳。

  但经人修改过的歌曲,听后意境模糊了、感觉也不再流畅。看着导师得意的言语和表情,听着没有感觉的作品,心想:感觉都去哪儿了?我清晰地感到,导师的拔高使这样的作品失去了支撑,使原创者的演唱不再是心底的自然流露,而变成了致力于歌词和旋律的铆合对接。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如同给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穿上了高贵庄重的礼服、做了背头发型、甚至还加了一副宽边眼镜。服装不可谓质地不好、发型不可谓造型不美、整体形象不可谓不绅士,但失去了年轻人所特有的青春、青涩、自然清新。其道理就是用形式遮蔽了内容、以场面屏蔽了亲切、以华丽取代了质朴。

  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去品评一个作品必然不客观,一点点感受,只为自己喜欢的歌手与作品不丢失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愿我们的原创歌坛有更多优秀作品。我由此还想到,一个好编辑也是一样的,不是要把作者的风格变成自己的风格,不是把泥土的气息变成办公室的环境,更不是把现实的世界变成逻辑的演绎,而是要把文章编辑得更符合新闻发生地或人物的特性、更体现作者记录的现场,更突出泥土的气息。这就是对读者负责、对作者尊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