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28日07:30 刘宏伟

  凌晨,我又一次来到卢沟桥。

  放眼远望,秋天的西山,显得有些太过招摇,抖擞着山影,连柔情似水的夜色都无法让它安寝片刻。朝霭袅袅,树影婆娑,仿佛故意要跟微弱的晨曦“混为一谈”似的。幸好还有悬浮西天的“疏星晓月”相助,否则,即便我穷极目力,这“曙景苍然”的晨景怕也是无法看清的。眼前这份明代邹缉眼中“树入平郊分淡霭”的氤氲,恰如其分地印证了跟他同朝代诗人杨荣的那句“远树依稀云影淡”。人间大美,大抵都有相似相通处吧。面对同一风物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观感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差别罢了。

  微风拂面,带着丝丝凉意,在“秋老虎”还未退去的时节,这份舒爽可谓沁人心脾。远山摇曳,而近水却完全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柔波微漾,轻舒漫卷地含着一轮明月和几簇淡淡的流云,一任皎洁的月光照亮墨玉般的波心。更宽的湖面,似乎正贪恋着黎明前的短暂赖床时刻,睡眼朦胧般舍不得彻底亮开,被岸边高大的杨树、依依的垂柳和葱茏的灌木丛帷幔般合围着。眼前的景象,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元代诗人陈孚的那句“忽惊沙际影摇金,白鸥飞下黄芦立”。此刻,会有白鸥夜宿岸边的芦苇丛吗?即便有,我也不忍去打扰它们的酣梦。

  不见滔天浊浪,未闻奔腾咆哮,哪里还能找寻到一丝永定河昔日“野水黄”、“浑河”的影子?穿山越岭了300万年,它或许也想歇息片刻了吧?若非仔细分辨,黛青的树影与幽蓝的水色相互交织晕开,难分彼此,像正生死缠绵着赴一场千年的约会。而水天相映的两轮明月,彼此仿佛正含情脉脉地用缕缕清辉誓言共度婵娟一般……阵阵虫鸣,宛如正在为天地演奏一曲欢欣的喜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是晓月湖水释放的气息,还是西山叠翠的草木在吐气如兰?我不得而知。

  如斯美景,难怪即便是贵为天子的乾隆皇帝,当年途径此地时,也会发出“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夹镜明”的赞叹。虽然他当年题写的“卢沟晓月”依然如故,而眼前这幽深平静的湖面,早已不是当年的“浑流萦带自沧洲”了。但这“燕京八景”之一的魅力,却一如往昔。虽少了份一泻千里的气势,却也平添了眼前的这份雍容淡定。

  曙光渐朗,不时有云雀从水面掠过,晓月湖的轮廓越发清晰了。俯视桥底,桥墩前“河分桥柱如瓜蔓”的“斩凌剑”依然尖利,银锭铁榫镶嵌的桥身依旧稳如磐石,千年的时光,对这座京城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而言,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至今依旧“长桥弯弯”地横在永定河上,一如最初。数度毁建,似乎只是替它换了几件新外衣,而从未被“伤筋动骨”过。难怪乾隆皇帝当年会发出“实不易拆,且既拆亦必不能如旧之坚固也”的感叹。

  石砌的桥面中间竟然泛着银光,向着桥的另一头起伏延展,那如玉般的圆润和清辉,仿佛被时光之手反复搓洗过一般,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思古之幽情”的肃穆中……若非“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尽五更霜”的反复踩踏碾压,何来这珠圆玉润般的光泽?“道上征车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鬃湿”,当年石桥上的络绎繁乱由此可见一斑。

  分不清是月光还是曙光的功劳,桥上林立的望柱和石狮子面目渐渐清晰起来,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幼狮乐园”。脑海中总会窜出那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是啊,我曾无数次来到这里,一直也未曾数清过这些石狮子。即便偶尔有雅兴一试,每次都是数着数着,一不留神就被小狮子们活泼可爱的模样逗得模糊了数字。不过据说近年已有专人数清了这些石狮子,多达501个,一个多么庞大的狮群啊!

  其实早在数十年前,我便熟识了从未谋面的卢沟桥。在江南硕果累累的9月开学季,在散发着墨香的历史课本上,在讲台上老师义愤填膺的讲述中……在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上,卢沟桥,1937年7月7日,隆隆枪炮声中,张牙舞爪的日本侵略者冲进宛平城,开始了肆意践踏神州大地的恶行……永定河、卢沟桥,自此带着一股浓烈的家国仇民族恨,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数十年后,当我只身来到京城时,便首选了卢沟桥头城内街上的一间房子作了安身之所。其间隔三差五,我总要到卢沟桥上,沐浴在“卢沟晓月”中,一边怀古思今,尤其是那些曾到此一游的鸿儒名士们的传奇人生;一边饱览着眼前的湖光山色,生活中的锱铢纠结便会如轻烟般淡去,每每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卢沟晓月”于我,可以滋心润肺,可以修身养性!

  陆续有人上桥,看他们的装束和神情,大抵都是来此观光的外地游客。接二连三咔咔响起的快门声说明了一切。

  月隐西山,一缕朝霞打在卢沟桥上,激起一片耀眼的金光。到了我又一次同卢沟桥短暂告别的时候了,回望着长龙卧波的古石桥,还有烟波浩渺的晓月湖,前尘往事再次纷至沓来……

  世易时移,沧海桑田。曾经干涸的晓月湖,如今又已碧波荡漾。硝烟散尽后,弹痕累累的宛平城墙遗址,如今正时刻激发着醒狮的雄威。卢沟桥,这抹饱经沧桑的独特风景,注定将久远地光耀在永定河上,烛照着美丽的北京城、广袤的神州大地,还有自强不息的龙子龙孙,激励着我们一道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这轮熠熠生辉的“卢沟晓月”,必将永远朗照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