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出版社出版了百岁老人曾思玉将军撰写的《百年见证》一书。这部以曾思玉将军自身经历为背景的纪实文学作品刚刚出版,便引起了包括笔者在内的党史研究工作者和党史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吸引读者的,首先是该书的作者自身经历极为丰富,甚至可谓传奇。
曾思玉原名曾世裕,1911年3月生于江西信丰。他于1927年2月参加暴动,1930年8月参加红军,作为普通战士和一线指挥员,先后亲身经历了反“围剿”战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作为军区首长主政一方,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在离休后,见证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在此期间,他以不同角色经历了党史中几乎每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也在不同时期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工作联系。可以说,曾思玉将军的百年人生经历,蕴藏着丰富的党史资源宝藏,对于渴望更进一步了解党史的人而言,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历史的魅力在其细节。《百年见证》最为吸引人的正是其丰富的细节贯穿始终。展卷捧读该书,以曾思玉人生经历为线索,一幅幅细致入微的历史画卷逐层打开,一步步引领读者深入到一幕幕具体的历史场景之中,使读者对于党史中一系列似乎早已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变得更加丰满厚实。如促使曾思玉参加革命的“地主婆抢走鲤鱼”故事、三大主力会师的实况、平型关大捷的细节描述、进军热河的场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实施、主政湖北期间毛泽东与其谈话的内容等等,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读者对这段历史内涵的理解。
历史著作的价值在其真实可信。难能可贵的是,《百年见证》不仅内容丰富、具体,而且来源真实可信。该书主要依靠作者的回忆来铺就,其真实可靠首先得益于作者超凡的记忆力。正如该书序言中作者所言,“不管是一年前,还是五年十年前,就算是三十年五十年前的事情,首长都能完整地回忆出来,就像电脑一样精准,让人难以置信。”当然,众所周知,对于信史而言,单纯的回忆内容是有其局限的,而且,内容越详细,往往真实性也越发可疑。笔者初读该书时,也曾对此心存疑虑。后来笔者注意到,曾思玉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养成了将每一天工作、战斗记录下来的习惯,他的诸如日记、笔记、战斗总结等第一手材料,构成了其回忆内容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作者还到相关档案馆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到实地进行考察。如上种种举措,保证了其回忆的内容不仅细致入微,而且真实可靠。
《百年见证》的真实可信不仅体现在其信息源的客观,还体现在作者对于其所经历历史事件的评价既不为尊重讳,也不为自己的过失而推托。如他初入红军时遇到的打“AB团”事件,是党史中颇具争议的敏感事件。他不仅把自身的经历和见证详细表述出来,也明确展现了自己当时的茫然甚至恐惧心理。对于初入红军的年轻人而言,他的反应是自然而真实的。读到此处,笔者亦对本书多了自然而亲切之感。
历史是一面镜子,其功用在于澄清既往,指引未来。《百年见证》一书,虽以曾思玉的个人经历为主线,但其作者所观照的,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而不懈追求的进程。应该说,曾思玉的个人经历与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轨迹正相契合,自然地反映着时代变迁的足迹。他的人生起点,正是中华民族经由辛亥革命告别既有发展轨道,不断发生天翻地覆变革的新时代开端。他青少年成长的江西信丰,是最早开展土地革命的老区之一。受环境影响,年仅16岁的曾思玉便开始参加革命。从此,他的人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结在一起,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沧桑巨变。因此,他的这部著作,便不仅仅是局限于其个人经历的自传;他对自身亲历事件的描述与思考,也不仅仅是局限于个人得失成败的总结。可以说,曾思玉自身的经历,对于后人系统理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以贯之的梦想与追求、行动与效果,有着澄清功过、发人深省的育人功效。这也正是作者于百岁之际孜孜于著述之中的真切心愿。在后记中,曾思玉表示:“希望本书对当代的年轻人及后来人了解更多的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鼓舞、鞭策年轻人奋发图强、报效祖国能起到参考、引导的作用。”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曾思玉从未间断地投身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独特的个人经历,使他对党史进程的理解与思考,有着彼此联结、持续发展的特点。如他对于主政湖北期间社会主义建设举措的详细描述,促进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认识。可以说,曾思玉以个人经历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围绕民族复兴所不懈追求的连续性历史特征,从而使《百年见证》具有与众不同的宏大历史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清晰指向。这对于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和割裂党史进程思想影响、凝聚全国人心、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百年见证》不仅文字亲切流畅,内容引人入胜,而且作者见地独到,发人深省,促人上进,是一部见证民族复兴百年追求历程的佳作。
(《百年见证》,曾思玉著,大连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