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里的航天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4日07:04 雷 达

  赵雁当属如今少见的航天作家,她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一员,从鲁迅文学院结业后,创作上出现了惊人的飞跃。近28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航天梦》已脱稿,最近将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而被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的长篇小说《第四级火箭》,也即将完成。这里要谈的是,赵雁近期推出的航天题材中篇《加加林的脸》及两个短篇《望星空》和《红月亮》。这三部作品可以说是赵雁《第四级火箭》的前奏曲,如同火箭发射前填注的燃料和装置起落架一般,蓄势待发。这三篇小说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这一空间里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一些鲜为人知的航天人的境遇。从《望星空》中的主人公的婚姻触礁到《红月亮》中的母女情,都渗透了赵雁对这一群体人物精神面貌的谙熟与探寻。特别是《加加林的脸》,更是开启了国人上下求索太空轨道的顽强的精神本质。

  像赵雁这类航天类小说出现在文坛上,确有推陈出新之感,令人注目。这类小说不仅仅是将载人航天这一高深莫测的科学架构,用文学的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类小说对科学思维比较贫弱的国人来说,还有一种穿壁引光的作用。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之初,文学界曾勉为其难地有过一些以科学家为主人公及以科学研究为背景的小说。那时,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在特定范围下产生的,在作品中直接引用了方程式,还成为争议之点。那年代较为出色的这类题材的中篇小说,只有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这篇小说后来被搬上了银幕。客观地说,这篇小说铺陈转喻的科学探秘,就是今天已处处在运用的激光。说来也难怪,一直以来,中国人各种科学知识都很匮乏,对各类先进国家已司空见惯的科技运用,都抱着好奇的追索心理。然而,由于掌握的科学知识有限,作家们也难以驾驭该类题材。于是,那年月就有论者知难而退地说,写这类文学作品,最好是回避具体的科研过程,而只围绕一些人情事态作文章就行了。诚然,赵雁的航天系列小说也没有脱开这惯常的文学思维,人物与故事架构也还是围绕在航天追梦渐行渐远和峰回路转的故事中,但这类小说的可贵在于她把看上去干巴巴的科学研究,形象地处理到了作品的夹缝里与人物的情感中。

  以《加加林的脸》而论,作者在着力刻画张丹阳父子两代航天员的追梦过程中,又将这一情愫附在加加林的脸上,让人有一种轮回转世的时空感。或许很多人都难以忘怀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发射场起航,首飞太空的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他的脸——这脸也深深烙在了张丹阳父亲的脑海中,以至于他这个梦想航天的落选航天员竟移花接木地想让加加林的脸变成自己的脸。这或许是一个失落的梦想,也是那个阴差阳错的年代里人的命运的落幕。后辈张丹阳继承父志,在父亲病危时,终上太空,令人百感交集。在这两代航天员前赴后继的过程中,航天员的具体太空形态也被作者巧妙地展现了出来。如在描绘另一航天员王霆钧出舱修理卫星时,读者会看到:王霆钧接过刘胜递来的工具,沿着空间站外壁缓缓移动,一步一步向卫星方向靠近并调整角度。根据事先安排,在接下来的近4个小时里,要把已损坏的隔热板拆除,再清理修补,然后把几个轴承拆下,换上电子数据处理装置和激光成像仪。不远处的太阳能帆板的银光像涂了层雾,有一些难以判断的斑点散落,还有些坑坑洼洼的麻点。这是微小陨石和碎片撞击的结果。这类近乎专业人士才能有的叙述,因同主要人物的情感动态结合在一起,遂让枯燥的数字跃然纸上,产生了奇异的交织感。

  赵雁之所以能用细腻笔触让这些看似硬质的题材活跃起来,与她同时还在写作另一种生活形态的小说有关。如她发表在《十月》上的中篇《耳朵有泪》及《小说月报》2013年10期转载的《足尖下的转身》都展示了作者创作的另一面才情。如《耳朵有泪》中三个女人令人唏嘘不已的命运和《足尖下的转身》的生存窘境,都是她创作触角的延伸。

  在另两个短篇《望星空》与《红月亮》中,作者渗透了难以割舍的母女情与夫妻爱。这情爱时时刻刻被载人航天的崇高事业所冲击、所砥砺。当《红月亮》中的女主人公枫丹把对母亲的爱寄托到太空的星星上时;当《望星空》中航天科技工作者马东建与妻子李国玥因事业的投入而面临情感危机时,我们不难看到,在这一连天接地的群体中,人们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获得成功的。这种献身精神是寻常人难以理解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了让全世界瞩目的太空成就。赵雁将这艰苦奋斗历程用文学笔法勾勒出来,实属不易。这类文学作品只有对这一环境极熟悉的作者才有可能写得出来。赵雁不辱使命,让我们看到了火箭发射背面,人的喜怒哀乐及复杂的精神状态。这不是图解化的,而是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命运穿插其间,这堪称是人的主旋律,精神的驱动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