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大连池两侧的14座火山岩台地上,长满了根繁叶茂、郁郁葱葱、小巧玲珑的火山杨。我真为这火山杨感到自豪!
她扎根在几百年甚至几百万年火山爆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之后的火山岩台地上。这些黑色的石块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那里没有土壤、没有水分,天长日久火山岩台地上有了一层薄薄的黄土,薄土底下仍是被烧烤的没有了生命的黑石块。然而,就在这恶劣的条件下,火山杨生长着。在这生命近乎绝迹的台地上,却有了这顽强的生命。她们有的只有手指粗细、一人来高,有的则胳膊粗细、两三米高,有的有大腿粗细、两三丈高,这些火山杨树身不高,但树冠却不小,且枝叶繁茂。
火山杨称不上参天大树,但根部却是非常发达,每棵火山杨的根系都是横向延伸,因为她下面的火山岩石根本不容她的根系向下延伸,而只能在这薄薄的土层里贴着火山岩石向四周蔓延,尽可能多地吸收支撑她生存的水分!
眼前这火山杨不禁让我想起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胡杨树,这一东一西两种植物的生长环境那么相似,一个是坚硬的火山岩石,一个是干涸的大沙漠。
这火山岩台地的岩浆石是十分壮观的,从上百米高的火山口喷涌出来,岩浆的温度高达700—1200摄氏度,涌动的岩浆冷却之后便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人再去动它。火山喷涌一次岩浆就涌动一次,逐渐形成现在能看到的这十分壮观的火山岩台地。可以想象百万年前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景象,百万年过去了,这火山岩台地保存完好,我们踩着景区管理部门修的栈道走在火山岩台地上,有的油黑铮亮,有的黑里透红,大的方圆几米,小的也尺把有余,有的像层层海浪、波澜壮阔,有的像天犁耕地、石浪翻花,有的像乌云密布、黑云滚滚……
创作谈:有感而发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写“火山杨”就是在亲历亲为之后,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2010年6月,刚退居二线的我曾到东北五大连池附近的火山岩台地一游,当我走在火山岩台地的栈道上,看着由远及近、连绵起伏、波澜壮阔、釉黑锃亮的火山岩台地时,我震惊了。我仿佛看到了火山喷发时的一幅壮观的画面,火光冲天,岩浆四射,红云涌动,铺天盖地。让我震惊的不仅是这脚下的火山岩台地,还有在火山岩台地上生长着的疏密有度,郁郁葱葱,高低不同,生命顽强的火山杨。其实我不知道这树的名字,问过了导游才知道。只是因为它生长在火山喷发时被烧焦的没有生命的火山岩台地上,因此它有了自己专用的名字——火山杨。在没有生命的火山岩台地上生长出了新的生命,这就是人间奇迹。看着眼前的景色由景而生情,我有了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晚上回到宾馆,我就在小本子上写下了《火山杨》这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