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北国际书展2月5日至10日举行。本届书展“聚焦亚洲”,首度将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列为主题国,带领读者领略其文化底蕴及出版精华。书展共吸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48家出版社参展,举办有400项文学活动。大陆的“豆瓣阅读”也飞越海峡前来参展。“豆瓣阅读”是豆瓣网的数字作品出版平台。展台负责人范超然介绍,此次参展一方面将推广“豆瓣阅读”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与台湾作家洽谈合作。
在书展上,多位作家艺术家来到现场,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慢读”王文兴
以慢写闻名的王文兴,作品已被翻成14国语言,第一部耗时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家变》出版至今已40年。为此,台大出版中心推出《慢读王文兴》丛书,共有7本,参与写作者达70人,收录百篇文章,对王文兴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评价。
在书展上,王文兴对该丛书的主编、出版方以及所有的作者表示感谢。他说,拿到书阅读时,原本以为内文全部都是正面评论,想不到也有负面的。很多文章写得很好,没有废话,说话都是有凭有据,资料非常丰富,读完有很大收获。
有评论家在《慢读王文兴》中提到,王文兴在作品中使用符号没有统一的规则,这会让读者解读出不尽相同的意思来。王文兴在现场回复说,文字本身就有不同意思,读者依照上下文可以做出临时的选择。当读者对作品心领神会时,即是文学里所谓的“共鸣”,“只要产生共鸣,就不需要有一定的规则”。
在小说中寻找历史
因为畅销书《时间裁缝师》,作家玛丽亚·杜埃尼亚斯在西语界红遍半片天。在书展上,她与台湾作家张大春就“最精彩的历史课都在小说里”进行对谈。
说到这本书的背景,玛丽亚提到,其实她是以1912年到1956年期间,祖父母在摩洛哥的生活为背景的。当时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在北非摩洛哥建立殖民地,祖父母就是在那儿相识,进而成家。在摩洛哥宣布独立后,许多西班牙人的心充满不舍,心碎地搬离。对许多人来说,摩洛哥是遗失的天堂,玛丽亚的妈妈及家人也不停地向她诉说有关摩洛哥的事情。
在玛丽亚决定要写小说的时候,她开始回顾家族历史。但她认为,这些回忆对于写作还是不够,于是就从历史中寻找灵感。小说以“二战”前后为背景,描写饱受战火摧残的西班牙以及异国风情的摩洛哥两地人的生活。女主角希拉以裁缝师及情报员的双重身份,在各种政治游戏与谍战中不断周旋。
张大春在书展现场朗读了书中的片段。他说,书中的女主角因为各种原因成为间谍,但也变成了更世故、有教养的坚强女性。用女主角自己的话来说,“我也变成满嘴谎言的人”。这些如假似真的穿针引线,就是写作的关键所在。
蔡志忠谈50年创作心得
4岁便立志要画一辈子图的漫画家蔡志忠,从事漫画创作已长达50年。过去50年间,他创作的漫画总销量达4千万,作品被翻译成20多国语言。在书展上,他畅谈了自己做漫画家的经历。
蔡志忠表示,小时候收到父亲赠送的一块画板,从那时便决定要以漫画家为一生志业。因此在就读初中二年级时,画了4页漫画寄到台北一家出版社,之后得到对方回复,被聘请担任漫画家一职。于是当时带着250元,从彰化只身到台北工作,就此开启职业漫画家的生涯。
蔡志忠提到,自己一天工作13个小时,但能够沉浸其中、专心画最喜欢的漫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曾有长达58个小时没离开过椅子,也有高达42天没出过门的纪录,就只为了画好漫画。不过,要当一个职业漫画家,不只是要画得好、画得快,还要具备说故事的能力。
蔡志忠认为,人的一辈子必须要找到自己的“那一把刷子”,只要找对想做的事情,往后应该要学会的就会自然学会。
休豪伊享受互动之乐
美国作家休豪伊来到书展参加“《尘土记》新书发表及创作出版经验谈”活动。《尘土记》和之前出版的《星移记》《羊毛记》共同组成了故事的三部曲。
《羊毛记》不只在英美热销,在中国也深受书迷们的喜爱。书中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与公平的渴望和追求。休豪伊说,这本书之所以能在不同地区受欢迎,是因为书中的一些议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不分国籍、文化的读者都能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
当作家之前的休豪伊是一名船长,他有8年的海上生活,这为他的创作提供灵感。休豪伊说,作家能帮读者打开一扇窗,因为写作能让读者看到不同于生活的情节设定,他会继续为读者写下新的故事。
休豪伊喜欢将作品手稿在第一时间发到网络与读者分享。“这可以让读者更快看到故事。”休豪伊表示,“如果用传统的出版方式,还需要等编辑和印刷,速度太慢了。”
(图为作家张大春(左一)、玛丽亚·杜埃尼亚斯(左二)与休豪伊(中)等在书展中合影)
(邰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