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豆有十万个鬼点子》:记住时光,记住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9日07:18 薛晓青

  她是一个想带着孩子们上天的人,一个像出生地东北一样明朗的人,她喜欢绿树青山蓝天碧水和孩子,她属猪,喜欢猪,喜欢它的善良、真诚、执著、宽容和热情,当然也不笨,尽管有时记性差。从中师到大学学了8年的师范教育,就是想知道怎样喜欢孩子和被孩子喜欢。从中师开始写作,到现在她已成长为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现在的她,正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做着“在稿子上画圈,再在圈上画猪尾巴线”——编辑。

  她就是单瑛琪。单瑛琪的《小嘎豆有十万个鬼点子·好好吃饭》属于“我的第一本日记”系列幼儿园部分的,这部分还有另外3本《小嘎豆有十万个鬼点子·天天长胖》《小嘎豆有十万个为什么·好好学习》《小嘎豆有十万个为什么·天天向上》。这一系列作品记录着作家的女儿汪奕蒙“呜呜哇哇、咿咿呀呀、叽叽喳喳、吃喝拉撒、ABCD的幼儿园里里外外的生活趣事”,单瑛琪说:“书里的事情,都是她的言行,我只是做了一些文学化的处理,处理得并不多,基本是尊重事实,也是原汁原味的。”

  如其所言,在小嘎豆系列日记中,单瑛琪从“成人中心”转化为“儿童本位”,以儿童眼睛去观察,以儿童心灵去体会,以儿童的思维去把握,以儿童的尺度去剪辑,并以儿童的语言去表述。正如陈伯吹曾说过:“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写出儿童能看懂、喜欢看的作品来。”陈伯吹在这里说的实际上正是他积数十年创作经验得出的一条规律:真正为儿童写作就必须选择和坚持“儿童视角”。小嘎豆系列日记中作者正是以这样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表现幼儿的世界。

  简单明快的“浅语”

  幼儿处于学习汉语的起步阶段,主要以听来接受文学。因为幼儿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幼儿文学的情节、风格、结构、主题须单纯明快。“浅语艺术”就成为“小嘎豆系列日记”的一大特色。作品中有很多原生态、孩子气的话语,让许多经历过养育学龄前孩子的家长会心而笑,忍俊不禁,也让许多已经长大和正在长大的孩子备感亲切。

  比如在《因为它关在玻璃里》:“妈妈带我买衣服。买衣服的地方太好玩了。我不停地走,妈妈都跟不上我了。哦,还有鞋子呢,我赶紧坐在地上脱脚上的鞋,我得试试新鞋子。妈妈不帮忙,路过的阿姨也不帮忙。”

  在《写信》中,“爸爸请我去看人偶剧《美人鱼》,回来后,妈妈让我讲一讲,我说:‘美人鱼想去找王子,她找到了……然后我和爸爸就去麦当劳了。’”诸如这样的语言,整个日记系列中随处可见,如果不看封面的作者介绍,还真会觉得是一个幼儿在旁若无人兀自说话,浅显明白,生动形象,多简单句式,多主动句式,体现幼儿初始阶段语言的青涩和生疏却又不乏童真童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童年日记。

  童趣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是快乐原则。快乐充分顾及了幼儿的心理、思维特征。研究表明,孩子对颜色的感知偏重于暖色调,对高兴等情绪体验表现得积极。

  单瑛琪说:“我喜欢悲剧,可是,当我写儿童文学时,不知为什么,每部都躲开了。我想可能是没有一个孩子认为自己是可悲的,即使有些孩子真的不幸如此,他们有时会哭得稀里哗啦,但是会忽然就笑起来,眼泪都还没干。当我进入他们的世界时,客观地遵守了他们的欢乐主题。”

  在“小嘎豆”系列日记中,单瑛琪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快乐”这一原则,并运用幽默这一法宝,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奶奶搬到医院去住了》中,“我在干妈家住了两天,妈妈才接我回家。可是她一直没去接奶奶,也再没带我去看奶奶。我问奶奶呢,妈妈说她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妈妈让我记住奶奶长得什么样,她说要不时间久了,我会忘记奶奶。”

  生离死别本是最让人痛心疾首的,然而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描写奶奶死去的情节和作为生者的悲伤,而是说奶奶去了很远的地方并让孩子记住奶奶的模样。

  在《捐钱》中,“今天我们在幼儿园里哀悼地震中死去的人。还听到了汽笛那样的声音。”“晚上睡觉的时候,想到明天去捐钱,我就对妈妈说:‘要是不地震就好了,就不用捐那么多钱了。’”在日记中作者并没有呈现地震中人们悲惨的状况,而是用孩子稚气善良的口吻表现了地震中人们的爱心。对于这样略带悲剧的故事,作者用了“淡化处理”的技巧。

  声情并茂的插画

  针对幼儿的感知型接受方式,插画成为儿童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引儿童的视觉,启迪儿童的思维意识与心智发展。儿童是人类发育的早期,如同建筑的地基一样是重要且关键的部分。对儿童而言,书籍插画是最浅显易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儿童的语言应用能力,锻炼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儿童的独特想象能力,完善儿童的人格情感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嘎豆日记系列”中的每篇日记都配有一到两幅插画。通过插画的视觉传达,与儿童心灵进行情感交流,给其最大的情感满足。这些插画选用明丽的暖色调,形象简洁生动,与文字建立了精妙的完整性,每一页、每一幅都融入了情感的因素,温暖着小朋友的心灵。此外封面的设计,护封、腰封、书脊的设计,外部形态的设计,整体规模的设计等,都体现了书籍的审美价值。

  例如《拉着手》中,选用色彩明快的色调,形象地传达出三口之家在一起相亲相爱的幸福。

  “小嘎豆系列日记”在作品的内蕴上,体现出“以真善为美”和“以爱为重”的真善美的情感指向。

  安徒生说过:“爱和同情——这是每个人心里应有的最重要的感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正是以这种最温暖人心的感情丰富着儿童的精神生命。

  在“小嘎豆系列日记”的扉页上,单瑛琪写道:“你听过天使说话吗?孩子们就是天使,他们拥有一个一尘不染的世界,他们的世界真好真美真真啊。‘我的第一本日记’系列会尽力呈现这个世界。”如作者所言,这本日记将“爱”字和“真善美”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妈妈生病了》,“妈妈下班回来说她头晕……我吃完饭就捧着碗去喂妈妈,妈妈说不能动,一动就想吐,不想吃。我就拿来一个盆,放在床边,告诉妈妈:‘你想吐就吐啊。’我还给妈妈端来一杯清水放在床头,说:‘你吐完漱口啊。’妈妈让我把阳台门打开,她说闻到炒菜的油味就想吐。我打开阳台的门后,又去告诉爸爸:‘你把桌上的菜收起来吧,妈妈闻着想吐。’妈妈的房间关着灯,我玩一会儿就跑去问妈妈:‘害怕吗?孤独吗?’妈妈说不,她让我放心去玩。可是我放不了心,早早就去陪妈妈睡觉了。”

  通过这段文字,孩子懂事善良的情态跃然纸上,孩子对妈妈关心和体贴的忙碌身影仿佛就在读者眼前,作者将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其语言动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童真和爱的童心世界。作者并没有生搬硬套地进行爱的教育,却在叙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温暖着每个读者的心。正如单瑛琪写道:“现在看来这些过往的四季都是那么温暖。”

  “以爱为重”还体现在孩子特有的“泛灵心理”倾向中。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一种处于“横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即“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特征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认为世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正是这样的“泛灵”倾向,使儿童把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世界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在“小嘎豆系列日记”中,孩子的玩具也都是有生命意识的,她给芭比娃娃起了名字:仙丽杜娜,在找不到仙丽杜娜的时候,以为是娃娃自己藏起来了,赶紧打电话给她,还给仙丽杜娜洗澡、讲课、打针、吃药……孩子的特有思维使她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爱心,认为玩偶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小嘎豆系列日记”关于爱的痕迹随处可循。亲情之爱、小伙伴间的友爱、师生之情,还有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单瑛琪奉献给读者们的一份厚重的爱的礼物。

  当我们在静谧的午后,或者在绿草茵茵的草地上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些童真趣事时,是否会有一抹微笑在嘴角荡漾开来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