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美国,沃尔特·迪士尼还没进高中;在俄国,拉迪斯拉斯·斯塔列维奇的动画片《美丽的柳卡尼达》(1912)和《摄影师的复仇》(1913)已拍出了好几年。不过当时俄国人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产业工人聚集在包括首都彼得格勒在内的各大城市街头,酝酿着“二月革命”的前奏。而此时的日本,尚无能力卷入这种世界性的战争狂潮,因而在东京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就是日本第一部动画片的诞生。
目前关于《芋川椋三玄关番之卷》这部动画片的资料可谓凤毛麟角,不过原创作者下川凹夫却有不少资料。下川身世坎坷,他生于1892年,童年时其父因公殉职,不得不随母回娘家生活。后来下川做军人的叔叔告诉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就得去首都闯荡。于是下川到了东京,在报上看到漫画培训的启事,开始师从北泽乐天学习漫画。这位北泽乐天可不是一般人物,号称“日本漫画之祖”。
学成以后,下川继续在北泽的庇护下成长,为老师开办的杂志绘画。刚巧在这个时候,国外动画纷纷涌入日本,让日本观众产生出极大兴趣。一些人想:我们为什么不自己拍几部出来呢?于是各大公司开始网罗人才,一家名为“天然色活动写真”的株式会社率先联络到下川,给他一笔资金,于是《芋川椋三玄关番之卷》顺利出品。
其时下川凹夫年仅25岁,《芋川椋三玄关番之卷》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但也成了他惟一的动画作品——大概是因为创作劳累过度,下川竟患上眼疾,成了日本动画界第一位职业病患者!后来下川为《读卖新闻》等报刊绘制讽刺漫画,据说晚年还十分迷恋佛教绘画艺术。下川相当长寿,直至1973年才告谢世。
继《芋川椋三玄关番之卷》之后,幸内纯一的《塙凹内名刀之卷》和北山清太郎的《猿蟹合战》(看字面意思好像是说猿猴和螃蟹打架!)也相继公映。这三人后被誉为日本动画的“创始者”。
虽说只有三部影片,但还是引起了日本文部省(相当于文化部)的注意——这可是“文化兴国”的大好机会啊!立刻给政策,拨资金,实施动画片推荐制度;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文部省注意到动画片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大力扶持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文部省这一举措,旨在强化日本人的民族意识,为低迷的日本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由此看来,“阿尼麦熊”(Animation的日语读音:アニメーション)在日本刚一问世,就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说起日语アニメーション(动画)一词,颇有一段曲折:最早欧美动画就被称为Anime,该词源自拉丁语,取“赋予生命”之意;动画引入日本时,用的就是Animation;后来欧美动画改称“卡通”(Cartoon),而日本痴心不改,仍称Animation;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日本动画发扬广大,Animation一词重返全球范畴,成了“日式动画”的代名词,并被冠名为Japan Animation。
要说文部省的初衷本是好的,效果应该也不错。谁承想这一具有良好意愿的计划竟惨遭夭折,原因既非指导思想错误也非艺术水准欠佳,完全是个意外——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里氏7.9级的关东大地震!这场地震不仅给日本经济带来重大损失,还直接影响到日本此后的内外政策,甚至可以说是日本最终走上战争之路的原因之一。当然,这次地震还附带出一个小小的次生灾害,那就是日本动画业的“出师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