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7日06:10 唐云芝

  邱江宁教授的专著《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研究视角新颖独特,资料引证翔实充足,语言风格严谨流畅。

  以馆阁文臣为核心的奎章阁文人群体是元代中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人群体现象,对元代的政治、历史、文化领域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对当时及之后文学、艺术更是影响深远。该著利用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溯前瞻后,概览总局,又提重拈轻,不放微处,尽量将每一个问题及其解答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表现出一股全局在胸、有的放矢的学术气度。如通过对奎章阁文人群体中个体之间关系的梳理,看到了他们的相互影响,并以远早于奎章阁时期的赵孟頫为中心,描绘出奎章阁文人群体中柯九思、泰不华、虞集、康里巙巙、欧阳玄等代表人物,在艺术造诣上对赵孟頫及其复古思想的普遍承继关系。另如,在对奎章阁文人群体诗文创作的复古理论与具体实践中,重点阐述虞集的诗文复古理论宗旨及创作实践,明确肯定了作为奎章阁文人群体的灵魂人物,虞集开启了元代中期京师馆阁的文学复古之风,有着巨大的时代影响,而在虞集引领下的奎章阁文人群体在元代中叶影响自是够深够远。而以个体彰显历史、时代、社会,同时又将个体放入特定群体、历史时代、社会予以关照,是邱江宁全局运笔、细处着墨、点面结合而述作之学术气度的集中体现。

  翔实充分的资料引证,是该书一大特点。该书不但吸收了元代有关政、经、史、地、诗、书、画、艺诸方面的文献资料,仅引古籍文献便达120余部,更将现有研究成果纳入考察,所作文献功夫可谓之充足。在“奎章阁文人群体散文创作总体特征”这一章中,邱江宁选择奎章阁文人群体中有较大影响的23位作家的散文作品进行了类别、篇数的统计,以丰富典型的文献材料和准确科学的统计数字论证了奎章阁文人群体“以实用目的为旨归,以经史为重”的散文创作特征,说服力极强。再比如,在“元代中叶上京纪行诗的出现及繁荣”这一小节中,为对元中叶上京纪行诗创作进行考察,邱江宁对整个元人诗文集进行了检索,列出了60位作家,几乎囊括整个有元一代写过上京纪行诗的文人。在其后对上京纪行诗内容更具体的讨论中,仅“上京的风土人俗充满迥异于江南意象的异域风情”这段短短1000余字的论述(第355-356页),所引文献便达16种之多,如此旁征博引,让人赞叹不已。除著作正文外,长达100页的附录所提供的信息量与知识量让人感觉如获至宝。条理分明的表格制作,使奎章阁学士院任职人员、奎章阁文人核心成员一目了然;特别是奎章阁文人群体重要作家作品知见情况叙录部分,不知将为多少研究奎章阁文人群体乃至元代诗文的人在文献探查上提供便宜。

  新颖的选题与研究视角、由点而面、一统全局的思维与气度、对各类文献的旁征博引和科学统计,三者遇上“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严谨而流畅的文笔时,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令人阅后充满学术启智的愉悦感。邱江宁教授行文风格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多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复句,同类意思的不同词汇、短语表达更是异常丰富多样,又因其极强的语言运用与掌控能力,读起来并不觉生涩难懂,而是逻辑分明,流畅无阻,似有一气呵成之势,干净而利索。

  综观当代以来一直不被重视的元代诗文研究,可以看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转向来耕耘这块还远远开发不够的土地,并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便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突破,相信它将启发更多的后来者在元代诗文研究的旅途上渐行渐远,将元代诗文研究的热潮推向更高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