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纯” 表达“真”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之舞蹈述评
又是一年喜迎春,在一群“小骏马”的欢声笑语中,一曲经典的《春节序曲》为我们拉开了2014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的序幕。
这场演出是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背景下举办的,有着较为鲜明的特色。仅就舞蹈艺术形式而言,较之以往,演员阵容没有了从各大军区文工团舞蹈队抽调精英骨干进京助阵的阵势,通过精选全军优秀作品,安排总政歌舞团舞蹈队演员独立完成的形式丝毫没有降低舞蹈作品的水准,而且这种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的选拔排演方式,更加激发了演员潜质,使作品呈现的意境焕然一新。舞台形式彻底告别了豪华的舞美包装,从艺术理念到艺术形式处处回归舞蹈本体,体现“纯”、“真”、“美”等风格,使整台演出的艺术主题更加集中和鲜明。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在这台演出中,多年来令舞者们甚为尴尬的“伴舞”形式,彻底退出了舞台,这对晚会的发展和革新有了巨大的推动。
整台演出精选了三个舞蹈,试逐一述评。
由阎红霞、徐成华创作的女子舞蹈《莲颂》,以女子婀娜典雅、清丽高洁的舞姿歌颂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舞蹈运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语汇,含蓄典雅、温婉清丽、宁静平和、喻意深远。舞蹈从一朵含苞待放、渐渐盛开的莲花入景,领舞国雅琦似一朵清新柔美的粉莲,面容熙怡,清姿素容,在层迭包裹的荷叶中缓缓舞动、渐渐剥离,独善其身;群舞构成的荷叶时而成“仰莲”状,时而成“覆莲”状,时而在面上漂浮,时而簇拥着莲花,枝繁叶茂,根叶相依;舞者柔软的手语和孤高的气质将莲花清净芬香、素雅柔软、在泥不染、恣意开放的特征唯美展现。“莲,花之君子者也。” 舞蹈以莲喻人,喻意鲜明,通过表现莲花与荷叶亲密相依的关系寓意着我党和人民、军队和人民一家亲。舞蹈从开篇处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结尾处满塘荷叶盛开的景象,寓意着廉政清风的遍地传送。整个舞蹈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旨在颂扬军队老干部在位期间不求名利、不染纤尘、两袖清风的高洁之风。
由杨笑阳、金美花创作的女子舞蹈《沂蒙情》,选自舞剧《铁道游击队》三幕中的片段。作品选择了山东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的舞蹈元素,在“碾、拧、抻、韧”的律动中,仿佛看到了那些默默支前的山东女子身上特有的质朴与坚韧,在“探、拦、拧、浪”的律动中,不禁令人回想起微山湖下为亲人解放军送军鞋的山东姑娘们身上那种乐观开朗、智慧英勇的女性美德。提起沂蒙,人们总能想到战争年代“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的沂蒙精神,在钟灵毓秀的八百里土地上,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人民子弟兵的深切情怀。情系沂蒙,就是一辈子关心以沂蒙人为缩影的人民生活,关心党和人民军队的事业。
男子舞蹈《步调一致》是编导赵明的又一力作,作品在2013年的全军舞蹈比赛和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均摘桂冠,也是近年来男子军旅舞蹈作品中难得的佳作。出场时舞者李志的亮相就尽显新时代官兵英俊威武、士气高昂的时代军人气魄,更不要说孙晗硕等军中小将的添彩。舞蹈以军人训练中“正步、齐步走”的动作为主题动机,语汇简洁、结构清晰,三人成行、五人成列、整齐划一、气度非凡。尤其是舞段高潮处,伴随着经典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乐声,舞者们挺立胸膛、昂首阔步向前迈步时,铿锵有力、气宇轩昂,走出了气势、走出了军威,走出了大国军人的风范。毛泽东曾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在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上,有一大批干部,他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将生命中最美好的韶华、最璀璨的时光全部投入党的事业和军队各项建设的发展之中;在退休之后,仍然心怀家国天下,时时关心人民疾苦、关心国家未来。他们一生都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生都与国家和军队事业步调一致,这个舞蹈表达了对他们最高的敬意。透过舞蹈《步调一致》,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军人“坚决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看到了我们“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看到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强军之基,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铁血气概。
在此次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中,舞蹈创意取消了所有的舞伴歌,精选了三个回归舞蹈艺术本体特征的优秀作品,不难看出,匠心独运,寓意良多。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如何在文艺创演中既能做到反对“四风”,又能做到吸引观众?回归艺术本身的纯粹,强化艺术情感的真实和深刻,显然是最能推陈出新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