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强军号角 欢庆新春吉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7日06:14 吕益都

  吹响强军号角 欢庆新春吉祥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观后  

  喜庆的红灯笼烘托着节日的吉祥,大红剪纸窗花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氛围,简洁大方的舞台充满了恭贺新春的年味。随着管弦乐《春节序曲》的奏响,2014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拉开了帷幕。

  难忘旋律与时代强音

  一批曾经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歌曲,经过艺术的加工与重新编配,焕发出新颖的艺术光彩,这些令人难忘的经典旋律与当代新创作的反映中国梦强军梦、突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敢打必胜的时代主旋律交相辉映,成为演出创作的一大特色。

  混声合唱《我是一个兵》歌词朗朗上口,曲调活泼欢快,这首经典的军旅老歌接在《春节序曲》之后,那些经历岁月积淀的金色音符,仿佛从时光的深处流淌出来,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无悔的青春、火热的战斗岁月和难忘的情谊,好像随着歌声涌现出来,历历在目。一首老歌以自然而深情的“代入感”,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了特定的年代与情境氛围中。

  二重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抒发着老一辈革命家意气风发的精神,也表达了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与赞美。手风琴与低音提琴构成新颖的伴奏组合,悠扬的琴声既诠释了回顾青春韶华的怀旧感,又有历经岁月汰洗的沉稳风度。男声独唱《过雪山草地》选自《长征组歌》,令人熟悉的旋律抒发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气概。伴随着演唱,舞台后景的演员们做出雕塑般的造型,在红旗的指引下,风雪漫天中,红军艰难跋涉攀越雪山的情境烘托出了历史感,它们与歌声相辅相成,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男声独唱《回延安》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再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回首往昔、心潮澎湃,伟大的延安精神像永远闪亮的明灯,给人以指引,给人以力量。男中音浑厚的音色、深情的演唱,将歌曲的意境真切地传达了出来。背景大屏幕上,宝塔山下、延水河边,火热的大生产运动,将观众的思绪带回到了那难忘的岁月。

  这些经典老歌、难忘的旋律融合了特定的历史风云,凝结着老一辈革命者的情感,在时光流转中又被赋予鲜明的时代色彩,历久弥新,散发出引人感怀、动人心扉的艺术魅力。

  联唱《踏上强军新征程》、混声合唱《假如战争今天爆发》、合唱与领唱《强军战歌》、女声独唱《大地情深》,都以当代视角,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踏上强军新征程》曲风激越昂扬,民族、美声、通俗的不同唱法,既交织融汇,又各自彰显特色,将歌曲演绎得层次丰富、形式生动。激情飞扬中,这些歌曲歌颂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建设的成就,表达了吹响强军新号角的豪迈之情。《假如战争今天爆发》是进行曲的曲风,既有催人奋进、一往无前的坚毅,又有力如磐石、信心满怀的坚定,展现了当代军人血气方刚、时刻准备整装待发的战斗状态。《强军战歌》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战疆场”,唱出了全军将士的豪情与意志。这几首歌曲立足新军事革命背景下当代军人的使命、任务,以激越、昂扬、振奋人心的气势与风格,唱出了中国军人秣马厉兵、敢于亮剑,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的时代精神。《大地情深》以甜美抒情、充满倾诉感的演唱,歌颂了如大地母亲般的人民,表达了党和人民血脉相连、心心相映的深情。

  整场演出的演唱、演奏均为现场表演,朴实无华却融合了真挚的情感,有着动人的、直抵人心的力量,鲜明地凸显了艺术本体自身的魅力。

  民族风韵与军旅雄风

  《沂蒙情》与《莲颂》是晚会上的女子舞蹈作品。《沂蒙情》节选自舞剧《铁道游击队》,抒发了对家乡山水风物的自豪与热爱,歌颂了沂蒙大地上的军民鱼水情深。“我的家乡沂蒙山,高高山峰入云端”,配唱歌词中那如数家珍的鲜明意象,将观众带入到对沂蒙大地的深情抒怀之中。洁白的芦花、波光粼粼的微山湖、青春朝气的热血儿女,使这片热土充满了诗意的美好,更充满了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力量。舞蹈自然融合了山东秧歌的动律与步伐,姑娘们手中的扇子舞出缤纷多姿的扇花,挥洒出的是心中的豪迈,是对家乡的赞美和对胜利的憧憬;而手上那双用一针一线做成的鞋子,则寄托着山东姑娘质朴美好的心意,浓缩成为一个典型化、情感化的符号与象征。舞蹈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情景交融中,可以感受到齐鲁大地优美的景色、淳朴的民风与战斗的激情。

  舞蹈《莲颂》格调清新高雅,莲花的意象即象征了品行高洁的人格与操守。舞蹈编排充满了古典美与意境美。众女子在抒情优美的音乐中翩翩起舞,犹如朵朵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女子领舞与双人舞、群舞交替穿插,自然流畅地衔接与融合,使作品呈现出整体的优雅、细节的生动。作品变换多样、富有层次感的编排,既展现了全景中风摆莲花、清香四溢、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又有近景与特写中亭亭玉立、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气韵生动。舞台灯光的变换犹如赋予荷塘夏日的色彩与晨昏的光影,使风光不与四时同的莲花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如果说两个女子舞蹈作品以一种抒情明朗的色彩,展现了民族风韵,为晚会带来婉约柔美的气质,男子舞蹈《步调一致》则以阳刚之气,凸显出了当代军旅雄风,表达了当代军人听党指挥,为实现强军目标苦练精兵的精神风貌。舞蹈以打击乐伴奏,铿锵有力的鼓点仿佛是催征的战鼓,鲜明的节奏中,舞蹈动作刚劲有力、整齐划一,同时,又在由点、线、面构成的队形变换中,可见齐整中的丰富变化,共性特征中个性的表露。作品运用了交响编舞法,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而正步走等典型的“军中步伐”,则艺术地化用为舞蹈的基本动作元素,既有章法规律又变幻莫测的一排排、一列列、一队队的队形变化,则象征了军中火热而严格的军事训练。作品中人物的技术技巧展示自然地融入整体队形变换中,使作品高潮迭起、亮点频现。

  演出中的这几个舞蹈作品都是近年来军旅艺术创作中的精品力作,显示了军旅艺术创作上的创新开拓与艺术本体上的高质量追求。三个舞蹈以其灵动、雅逸、洒脱的艺术风格,为晚会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缤纷的色彩。

  现实探寻与灵魂拷问

  演出中的小品《英雄帖》和短剧《太行山上》,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寓意深刻。这两个作品打破了以往同类晚会语言类节目“歌颂式”的主题基调,而是深入现实的矛盾中,以尖锐的笔触大胆揭示现实问题,触及了灵魂的拷问,牵动发人深省的思考,看后令人久久回味。

  小品《英雄帖》讲述特战旅敢拼爱赢不服输的列兵王兵,在向队友挑战下战帖的时候,误把战帖——英雄帖,下给了旅长。领导戴列兵衔到基层部队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这无疑是军营中的新现象。领导亲身参与实战化训练,体现了为实现强军目标真抓实练的务实作风。作品以误会为缘起,以想方设法收回英雄帖来贯穿情节,设计了多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动作细节,在笑声中让观众体会到官兵一致参与到火热训练中的昂扬斗志。同时,“假摔”、“假对抗”、“摆练”、“下级糊弄上级”等现实中的问题被直接而尖锐地“点出来”,特别是小品的尾声部分,作品风格由轻松诙谐,转为庄重严肃,将士们以直抒胸臆的诘问与富于警示意味的回答,直面“假如打败了会怎样”的现实问题,历史上的耻辱与血的教训不容回避,要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只有“不能败”,“能打仗、打胜仗”。警钟长鸣,军人的职责与使命无疑贯穿与融化在现实训练的每一分钟。作品以卒章见志的笔法,表达了对军队现实问题的真切思考。

  短剧《太行山上》描写离休干部宋老将军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堡垒村,见到当年为自己站岗放哨如今已儿孙满堂的“雷快嘴”。在如何接待这位老英雄的问题上,两位老人与村里的年轻人发生了“美丽的误会”。作品前半段以温情的笔触描绘了两位老人对往昔战斗生涯的回忆,抚今追昔间充盈着岁月积淀后的亲切与温情。而年轻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接待”:小车——老支书当年带领支前的独轮车、红包——军鞋、金玉玛瑙八大碗——野菜糠窝窝清汤豆腐脑、令宋老将军倍感欣慰,在温馨的怀旧中,更生发出无限感慨。面对曾经战斗的八百里太行,面对牺牲了的战友的雕像,历史上人民群众和子弟兵心连心、共铸战斗堡垒的感人事迹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眼前。短剧借剧中人物之口,提出了转变作风的问题,尖锐地指出当下一些人的“忘本”。特别是台词中提及的“苍蝇老虎照样打”、“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守望同一个梦”等,引发观众强烈的心理共鸣,热烈的掌声呼应着剧中人澎湃的激情,表达了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也表达了对新时期共产党人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赞许与鼓励。

  这两个语言类作品由当下现实生活出发,带着对现实问题迫切、深层的思索,这样的艺术“笑果”与“喜剧性”无疑具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实的力度,体现了现实的警示意义。

  整场演出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大方简朴,突出了艺术本体魅力。特别是贴近部队和社会生活现实的创作,让演出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强烈的心理共鸣中,感受到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升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