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旗如画 岁月梦如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7日06:14 王幸生

  征程旗如画  岁月梦如歌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侧记      

联唱《踏上强军新征程》   俞根泉 摄联唱《踏上强军新征程》 俞根泉 摄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马年春节来临之际,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承办的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在京上演。在大兴节俭之风、扭转晚会过多过滥过度包装的形势下,这台文艺演出以铅华落尽、返璞归真的风格,温婉感人的情韵,如诗如梦、如画如歌的意境,向为建立、保卫和建设新中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作出卓著贡献的老功臣、老首长、老前辈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新春的问候,也向他们传递了浓郁而浩荡的春的信息——强军兴军的春风正鼓荡于江南塞外的每一所军营,热流如不尽春潮滚滚而来。

  “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感到懊悔。”对于曾经集结在军旗下、戎马一生的老军人来说,最难忘的是兵的情结。整台演出以一个“兵”字为基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兵”的气概,抒发了“兵”的情怀,挥洒了“兵”的雄姿英发、“兵”的壮怀激烈。演出以欢快祥和、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开场,伴以孩子们欢呼雀跃、稚气童真的舞蹈,虽然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场面、大制作,但一下子就烘托出了浓郁的年的气氛,营造出温馨的家的氛围。接下来的曲目是混声合唱《我是一个兵》,这首曾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中国军人的老歌,经过重新编配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演绎,如军号哒哒,战鼓声声,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难忘的岁月,火热的军营,拼杀的战场,令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壮岁旌旗拥万夫”,“脱手斩得小楼兰”。军队许多老一辈横戈马上,百战归来,功昭日月。今天,他们虽然已脱下戎装、卸下军务,但仍时刻牢记“我是一个兵”,慎终如始地践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保持着“兵”的本色,贞守着“兵”的节操,守望着“兵”的荣誉,他们就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作风的人格化。而踏着他们足迹步入军营的军队新一代也接过了他们手中的接力棒,正在新形势下演绎着“兵”的精彩,在新征程中赓续着“兵”的荣光。“我是一个兵”——这是一个革命军人最美好的记忆、最崇高的称号、最本真的认知,是老一代对新一代的嘱托,是新一代对老一代的承诺,是来自岁月深处的呼唤,是谱写强军新篇的号角。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歌剧《星星之火》中的唱段,曾风靡一时,成为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音乐符号。文艺演出特意选取了这支曲目进行了新的编配,仅以一部手风琴和一把低音提琴伴奏,像一股清洌的山泉,像一股温煦的和风,一下子唤起了人们久远的记忆,尽情地讴歌了老同志苍松翠柏般的崇高品节,也向他们送去了最美好的祝福。的确,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追梦的人永远是年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远是年轻。生命因梦想而精彩,人生因事业而长青。当我们的生命为梦想燃亮的时候,当我们的生命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老去,就永远不会自悲迟暮,就能够永远保持青春的激情和活力。青山在,人未老。最美不过夕阳红。在整台演出以铁板铜琶、金戈铁马为基调的情况下,编创者精选了近年来军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节目——女子舞蹈《莲颂》献给老同志,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这个舞蹈以新颖的编排、妙曼的舞姿,艺术地表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绰约风姿,在给人以纯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一阕莲颂,一幅荷图,既是对老同志高洁品节的礼赞,也是对革命军人高尚情怀的讴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谱写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梦筑梦追梦的辉煌篇章,也是最为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历史铭记着先辈的殊勋,也是共产党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最好的营养剂。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演出精心撷取了《长征组歌》中的经典名曲《过雪山草地》,以男声独唱的形式进行了声情并茂、歌舞交融的全新演绎,加上男声独唱《回延安》、女子舞蹈《沂蒙情》、新编短剧《太行山上》等节目的深情回眸,大写意地、艺术地再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程,再现了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的怀抱里成长壮大的历程。如果说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前所未闻的故事,那么,过雪山草地就是其最悲壮、最传奇、最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凭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凭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凭着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人民军队才踏平了鸟道不通的雪山,蹚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用事实证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历史证明,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铸魂立身的钙质,艰苦奋斗是革命军人千锤百炼的本色。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春节是归乡的时节、回家的日子。革命老军人来自五湖四海,走过万水千山,为人民身经百战,为革命浪迹天涯,然而在他们的心底总有一方梦萦神绕的故土、总有一个情牵魂系的家园,这就是革命的圣地,就是曾经长期战斗过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他们曾经绚丽绽放过的青春,有他们生命中最美好、最圣洁的记忆,有养育了他们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文艺演出非常准确地契合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心理,在春节来临之际引领他们又进行了一次朝圣之旅、回乡之旅、省亲之旅,把他们同时也把在场的每一个观众的思绪带到了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带到了壁立万仞的太行山,带到了情深似海的沂水边。《回延安》是总政歌舞团作曲家彦克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一首经典声乐作品,这首歌经过重新配器,由歌唱家杨洪基演唱,他那浑厚深情的音色,还有大屏幕上珍贵的历史镜头、历史照片的剪接,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至深地表现了一个革命老战士重新扑入革命圣地怀抱“惊喜且痴迷”的情愫,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向往和呼唤。短剧《太行山上》是为这台演出量身定做的新节目,它紧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这一主题,以一位离休多年的同志重回太行山老区为线索,借用当前网络的流行词“高端大气上档次”,以老区人民在喜迎亲人回乡上的“美丽的误会”为包袱,妙趣横生而又入情入理地把历史与现实链接了起来。短剧还极富创意地设计了战争年代太行军民的群雕形象,再现了抗战时期党群一心、军民携手、共筑堡垒的生动场景,展示了“军队向前进、人民是靠山”的主题。女子舞蹈《沂蒙情》是舞剧《铁道游击队》的一个片段。这个舞蹈在主题曲《我的家乡沂蒙山》的背景下,以富有地域特色的舞蹈语汇抒发了子弟兵的情怀,既是对家乡的深情讴歌,也是对人民的肺腑感恩。新创作的女声独唱《大地情深》堪称整场演出的点睛之笔。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子弟兵的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咱队伍上。”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太行山到沂蒙山,是人民用小米、用乳汁养育了我们。如果说人民军队是一棵参天的大树、是一方蓊郁的森林,人民就是我脚下的土地。树高千尺也不能忘了根,忘记我们植根的大地。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就无往而不胜。

  老一辈为祖国和人民战斗、操劳了大半生,而今正安享着晚年的恬淡和从容,然而他们“还有一梦相伴日月长”,这就是强军梦。“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今天我们的队伍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军营里的娃娃们怎么样?这是他们所密切关注的。演出用相当的篇幅,展示了今日军营里的火热生活,展示了官兵志在强军兴军、锐意开拓进取的崭新风貌。由军队多名歌坛新秀唱响的联唱《踏上强军新征程》堪称是向老同志的一个集中汇报,从不同领域、不同战线向他们汇报了军队聚焦强军目标搞建设、抓准备的喜人局面和巨大成就。小品《英雄帖》以某特战旅战士原本向班长下“英雄帖”(挑战书)、却误把“英雄帖”装入下连当兵的旅长口袋来展开,设计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细节,既展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来军营的新气象,又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前军营里热气腾腾的实战化训练热潮。而男子舞蹈《步调一致》则是一部充满阳刚之气的军旅舞蹈力作,这个作品曾获得2013年全军舞蹈比赛一等奖。舞蹈编排新颖、结构严谨,加以铿锵激越的军乐伴奏,演员把一流的基本功自然熨帖地贯注到从部队队列生活提炼的舞蹈语汇中,雄姿英发,整齐划一,生动地展示了“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主题,塑造了部队官兵的时代形象。

  演出在气势恢弘的混声合唱中推向高潮。《假如战争今天爆发》是2013年全军军旅歌曲创作征集活动中涌现的优秀作品,这首歌的词曲堪称双璧,主题鲜明,想象瑰丽,节奏紧凑,极富张力。“旗在翻飞,梦已合围,胆略在穿插”,“每一天都全副披挂,每一刻都整装待发,我用生命向使命承诺,假如战争爆发,这就是我的回答”,也是全军官兵枕戈待旦的真实写照和战之必胜的钢铁誓言。而《强军战歌》则以领唱与合唱交相呼应的形式,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三军将士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演出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先辈的梦想正在新一代的奋进中延续,先辈的血性正在新一代的血管里流淌。我们这支军队军魂长驻、雄风犹在,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号角声声催战马,军旗猎猎舞春风。让我们衷心祝愿心系强军事业的老一辈马年吉祥,也预祝我们的军队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马到功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