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淳朴中彰显大气真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7日06:14 柴志英

  简约淳朴中彰显大气真情

  ——评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   

混声合唱《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俞根泉 摄混声合唱《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俞根泉 摄

  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承办的2014年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在京圆满落幕。

  成功的演出

  今年的演出共有声乐、器乐、舞蹈、小品及短剧12个节目,构成了“开场”和“传统”与“时代”两大篇章。

  开场  随着乐池中的演奏台缓缓升起,指挥李玉宁率容光焕发的交响乐队首先亮相。取材于20世纪40年代延安“秧歌运动”的经典曲目《春节序曲》拉开了喜迎新春、给诸位老干部拜年的序幕。喜庆的舞蹈依照音乐而编——合着“大秧歌”奔放的节奏,孩子们身着小马卡通服装群起雀跃,委婉的旋律、抖动的长绸,配合主持人热情洋溢的祝词,舞台上下春光明媚,一片欢欣。

  欢腾的乐曲余音未尽,英姿勃勃的80人合唱队在舞台平移中徐徐出场,首先演唱《我是一个兵》。这首曾在朝鲜战争中被称为“重磅炸弹”的经典队列歌曲经过改编面貌一新,在此起彼伏的嘹亮歌声中,展现了军队继往开来的雄姿,唱出了从历史走来的自豪。

  为此次演出新创的联唱《踏上强军新征程》,由优秀青年歌手吴娜、于爽、王庆爽、汤子星、王传越、王莹、阿鲁阿卓和泽旺多吉在合唱队前分别领唱。作品用美声、民族、流行等不同的风格唱出了人民军队在新形势下肩负的时代重任。

  传统篇  演出回顾、继承、发扬和盛赞老同志革命精神的传统篇章由一个小品、一个舞蹈和三首歌组成。

  戏剧小品《英雄帖》表现了一位下连当兵的旅长身先士卒,用传统精神启发官兵贴近实战、强化军事训练自觉性的情节。当旅长言及“打不赢”的教训时,沉重的配乐骤然而起,对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屡遭失败惨景的叙述在乐声中令人们刻骨铭心……

  在小品之后,人们耳熟能详的《过雪山草地》(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由王宏伟演唱,在艰苦跋涉的舞蹈造型前,坚毅的音调几经辗转渐而高耸入云端。女子群舞《沂蒙情》(选自舞剧《铁道游击队》)的场景豁然开朗,在清新的管弦乐烘托下,雷佳清甜的画外音演绎着经典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时而舒展、时而欢快,手持扇子的少女舞蹈在微山湖畔画意盎然。歌唱家杨洪基老当益壮,在宝塔山下延河水边军民学习、生产、操练、征战的活动影像前,一曲《回延安》令人浮想联翩。传统篇在阮明园(手风琴)与王溯(低音提琴)活跃的现场伴奏下,以青年歌手周晓琳、张英席的男女声二重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选自歌剧《星星之火》)作结,给予老同志以最美好的祝愿。

  时代篇  表现军队将士弘扬正气、改变作风、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而奋斗的时代篇章由两个舞蹈、一个短剧和三首歌曲组成。

  女子群舞《莲颂》在寓意“高洁”玲珑剔透的音乐中开始,随着陈立新甜美的小提琴独奏,高雅优美的音乐伴着演员的身姿蔓延开去,让观众在美好的艺术享受中体悟崇高的艺术追求。短剧《太行山上》在悠扬的山歌声中开始,通过离休老将军探访山乡追忆抗战往事,当地干部群众就接待问题产生的误会和化解,道出了人们心中盼望已久的廉政心愿。当村民展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接待仪式时,在热烈的民族吹打乐声中,“小车队”、“送红包”和“八大碗”一一上场,热闹非凡。舞台转向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英烈群雕,《桃花红,杏花白》的歌声引领人们穿越到了过去的年代……短剧在20世纪经典曲目《在太行山上》慷慨激昂的歌声中推向了高潮,令人记忆深刻。雷佳的女声独唱《大地情深》以《太行山上》的终场群雕——军民同心的场面为背景,歌曲将党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将人民比作宽广的大地,形象地述说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生死相依关系。随着天幕上天安门广场、祖国江河大地景象的推移延伸,舞台上展开了广阔的画面,引发着人们的思绪……

  获得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的男子群舞《步调一致》动作刚劲有力,在打击乐的现场伴奏下整齐划一,身手矫健。编排有序的多种步伐与技巧交替进行,在队形变换中,舞蹈渐至情绪顶点,后续的军乐队员上场助阵,节目在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雄壮的演奏中结束。混声合唱《假如战争今天爆发》的演唱充满了战斗气息和必胜的信念。最后,担任领唱的阎维文在观众的掌声中健步上场,在海陆空三军检阅和演习的宏大影像画面的配合下,已经传唱全军的《强军战歌》再次唱响,观众热情地以掌声相贺,领唱与合唱交相辉映,演出在强军誓师的气氛高潮中圆满结束。

  新颖的创意

  整合演出呈现出三个方面的新意。

  简洁丰富,含义明确。演出节目及演出次序的编排具有明确的含义。

  演出的开场,管弦乐《春节序曲》与合唱《我是一个兵》《踏上强军新征程》阐明了发扬光荣传统、在强军路上继续前进的人民军队在辞旧迎新之际向老前辈拜年的晚会主旨。

  在演出的传统篇中,小品《英雄帖》表现了老同志对新一代的传统教育,独唱《过雪山草地》在高亢的歌声中将红军精神进行了回顾,舞蹈《沂蒙情》令前辈们回味起当年战地的乡土亲情,独唱《回延安》抒发了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的豪迈情怀,而二重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则是在篇章之末对老同志由衷的盛赞和祝愿。这一篇章总体蕴含着向老同志致敬的生动内容。

  演出的时代篇中的舞蹈《莲颂》,借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以物喻人,成为当下“正衣冠”、“照镜”、“洗澡”、“治病”、崇尚高洁品格等引经据典的注解;短剧《太行山上》在妙趣横生和沉思苦想中表现了当前弘扬正气反“四风”的内容;独唱《大地情深》形象地寓意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也完成了时代篇的第一层含义。舞蹈《步调一致》中引用的红军纪律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明确了舞蹈“步调一致”的主题,混声合唱的两首歌曲启示了时代篇章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中心思想。这一时代篇章总体构成了以改进作风和强军兴军的优异成绩向老同志汇报的丰富内容。

  真奏真唱,真情实感。这场演出令人欣慰的重要特色就是见诸于舞台现场的真奏、真唱。

  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创作条件及演出场合、甚至是经济条件的限制——或许还有商业利益驱使,影视、音像部门视听艺术的“还音技术”被不适当地扩大了应用场合,当它延伸到表演舞台时,就产生了广大群众嗤之以鼻的“假唱”现象。其实,“假唱”还不仅仅是“商业”及道德问题。音乐美学家们说过,真实的音乐审美都是对音乐表演艺术家“此时、此地、此情景下”即时创意的现实感性体验,任何的音像制品都是“彼时、彼地、彼情景下”过去创意的回顾,多次的回顾性体验会由于缺乏新鲜感而衰减作品的审美价值,继而造成“审美疲劳”。更不必说分轨录音制品“人工斧凿”的处理了,它的音响已经“完美”到失去了完整的即时含义,失去了表演的真情实感。因此,聆听现场的音乐演奏演唱,是十分幸运的真实审美体验。

  演出以《春节序曲》开场,锣鼓管弦齐备的交响乐队发挥了任何音响设备也无法替代的情绪渲染功能。弦乐的敏捷与宽广、木管的婉约与流畅、铜管的粗犷与辉煌和中西打击乐器的亢奋交织在一起,振奋人心、沁人肺腑的质感音响令人陶醉,使人们沉浸于欢庆佳节的兴奋之中。

  演出的独唱、重唱、合唱都采用了现场伴奏。现场演唱有较高的审美要求,需要演员扎实而稳定的技术与艺术状态,是对声乐演员真实水平的考验。此次演出的歌唱家和优秀青年演员群体经过了认真的挑选,包括合唱队在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色表现。现场演唱不可能完全没有瑕疵,但也恰恰是这些小小的遗憾存在,使人们获得了现场演唱宝贵的鲜活感。

  不仅声乐节目全部现场伴奏,尤为可喜的是舞蹈音乐也恢复了现场演奏的形式。上个世纪70年代起,舞蹈表演甚至舞剧通常采用录音替代乐队,造成了几十年在僵化节奏中起舞的弊端。这场演出的舞蹈《沂蒙情》《莲颂》表演过程中,有效指挥下的乐队依节拍、按层次、有起伏地揭示舞蹈音乐生动的内涵,启发演员进入既定的编导创意,并随时以张弛相间、迭宕有致的“弹性”处理,配合表演情绪的现场发挥——特别是音乐(时间艺术)与舞蹈(时空艺术)在以时间为契合点的同步进行中,声乐、器乐和舞蹈达到了珠联璧合、不断接近完美的境界。小品《英雄帖》的台词中斥责了“假演练”、“假成绩”的存在,好比是这场演出的提示或注脚。文艺演出的真奏、真唱倾注了军旅艺术家们的真情实感。

  简朴生动,活泼新颖。演出注重了舞台装置的简朴。在提倡俭约的同时,也杜绝了舞台美术的喧宾夺主,突出了歌舞艺术的主体功能。

  文艺演出标志的横幅上方只有金光闪闪的星徽、麦穗,八盏大红灯笼分别镶入舞台边框两侧,浅紫色雕花图案的边框配上明快的灯光,除此之外别无它物,整体显得简朴而又喜庆。开场前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美术字“恭贺新喜”,烘托了节庆气氛。随着节目的变换,舞台上的二道幕可以换面使用。如小品表演中则使用丛林画面提示军事演练的环境,当剧情在叙述近代的历史教训时,调暗的灯光配合音乐就完成了灾难降临的表述。二道幕的撤除可以十分快捷,随时可为全场表演提供最大的舞台空间。二道幕之后,就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来传统的幻灯或电影天幕了。如前所述,天幕在以不同历史及现实画面揭示音乐作品内容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舞台如此之简朴,即便是舞蹈——也只用少量的景片来营造湖边丛生的芦苇以及池塘里莲花竞相争艳的场景,为表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直接与音乐表演相联系的是既有的乐池升降演奏台、舞台上可平行移动的合唱台和用以演奏或表演的活动平台。这为表演中的舞台调度:如为交响乐队演奏和伴奏的不同功能提供升降,为领唱演员在合唱队前方上场,为雷佳在演唱中原地的“步履前行”,为军乐团在舞蹈节目中途上场等,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其他的装置,剧院并无新添。

  且不说王宏伟的独唱只用了少数人的可移动造型,雷佳演唱《大地情深》上场之时借用短剧《太行山上》的最后人物造型为背景——仅就音乐表演的本身来说,表现的形式也非常节俭。如杨洪基的独唱只用了女生小组来伴唱,男女声二重唱也只用了两件乐器在台上伴奏……再者,音乐作为辅助手段决不铺张,小品和短剧只在恰到好处之时才使用简单明了的音效和配乐。

  在大兴简朴之风的形势下,大家将会更加注重节目的艺术本体,舞台将会吹起一股新风,2014年的老干部文艺演出也会成为一个引领。

  请看开场的管弦乐《春节序曲》取代了历年的开场大型歌舞,更显得正式、隆重、大气、庄严。男女声二重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演唱中,手风琴与低音提琴的现场伴奏成为了舞台表演的组成要素,在视听相统一的和谐中,为节目注入了令人难忘的青春气息。舞蹈《步调一致》伴奏与舞蹈同台表演,舞蹈动作编排有序,不同的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整齐划一,象征了“步调一致”的含义。

  整场演出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深思和遐想——没有复杂离奇的舞台装置,没有声光电符号的干扰,更没有“大制作”的炫耀——它返回了生活的纯朴,返回了艺术的真实,它提供了精神领域“无公害的生态产品”,散发了“绿色”精神食粮纯朴、自然的芬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