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下的北美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研究的新突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4日07:20 陈瑞琳

  进入21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成就斐然的写作阵容,通常被学术界分为五大版图,即台港澳文学、东南亚文学、北美华文文学、欧华文学及澳华文学。在这五大版图之中,最早被研究者瞩目的首先是台港澳文学,之后推向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北美华文文学成绩凸现,无论其历史的深厚积淀还是作家作品的发展数量,都一跃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基地。

  在“全球视野”下,华文文学正处在与国际文坛接轨的前沿,尤其是美华文学,创作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其重要的学术地位急待研究者发掘与整理。但在美国高等学界,多以英语文学为主要研究课题,华语文学则只能被列为少数族裔的文学,很难进入学科研究的重点。可喜的是,这个庞大的崭新课题如今正在国内学界的推动下剥丝抽茧地展开。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视野下的北美华文文学》一书,正是一部关于北美华文文学研究的全面开拓之作,其历史的纵向开掘及横向的作家流派研究,都具有突破意义,其作者则是来自西安的王亚丽。

  2010年春天,我第一次见到王亚丽。她兴奋地告诉我,导师鼓励她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她决定以北美华文文学作为博士毕业论文题目。看着这位来自内蒙古大地的年轻女子,在广袤的学术草原上要选择走一条未经开垦的荆棘之路,那一刻,我忽然有令人惊喜地预感,在西安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新一代学者放眼世界,以他们穿越时空的目光,将东西方的文化长河打通,架起新的文学桥梁。

  2012年夏天,在西安古城墙下的幽静茶室里,亚丽呈现给我厚厚的《跨文化视野下的北美华文文学》一书的初稿。亚丽说:“做开拓者虽然是辛苦的,但却是值得的,与其在前人开垦了无数遍的领域里咀嚼他人的残渣,不如自己进入一个新的世界。”我在欢喜之际,也直接向她指出了书稿的不足,比如对北美“草根文学”的研究上有明显的资料匮乏,另外,关于北美的纪实文学、网络文学、报刊文学、社团文学等领域的关注还相当不够等等。但我相信,她的学术架构已经建立,这些都是有待加上去的砖瓦,未来还可继续“跨越”。

  《跨文化视野下的北美华文文学》立意的可贵,是首先看到了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共性。全球各大版图的华文文学,虽然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但同时都具有着“寻找文化身份”的总体特征,经历着从华侨到华人再到华裔的历史演变过程。他们一方面以所在国的异乡文化重新辨识和书写着自己的华族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母文化坚持抵抗失语,防御着异文化的压迫与消蚀。正因为海外华文作家具有这样的多元文化精神架构,所以当他们展开海内外双重经验的书写时,就产生了对“离散”美学理想的共同追求。

  在王亚丽的整体论述中,她抓住了海外作家“边缘书写”的精神特质,找到了“文化认同”的内在通道。特别是能够从历史的渊源脉络上梳理出海外华文文学跨文化的意义,达到了当今华文文学研究崭新的理论高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一方面剖析异质文化的内涵冲突,一方面深刻地阐释了家园记忆的原乡想象和故国书写。与此同时,她创造性地发掘了在“性别意义”下完全有别的文化认同危机和心理特征,尤其是对男性作家的分析非常独特到位。她甚至还涉及了“城市书写”、“唐人街的文学意义”这些极具学术挑战的新领域,对北美华文文学的研究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关于北美华文文学的主要成就和历史背景,王亚丽在书中做出了清晰的整理和论述。她以纵向的宏观视野,精确地把握了中国对世界的早期贡献,以及华工、留学生、新移民对美国的贡献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研究中,她看到了北美华文文坛发展长河中的三个主要浪潮,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北美“新移民文学”所取得的重大收获。

  宏观地研究美华文学,还必须打开两个通道,一个是打通美华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另一个是打通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波澜,它们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源头和先声。只有站在这两个重要的历史坐标系中,才能深入地把握海外华文文学的跌宕起伏以及内在继承的精神脉流。在王亚丽的北美华文文学研究中,她特别注意到了历史的纵向线索以及横向的交接脉络。她不仅系统地研究了北美“草根族”文学的奠基,以及台湾的“留学生文学”和大陆的“新移民文学”,还看到了来自近现代文学史上海外作家的先声。

  回首美华文学的百年耕耘,正是由早期的“草根”族一步步演变为今天的科技“新移民”,由旧金山老作家黄运基时代的“海外孤儿”到台湾白先勇等留学生文学的“失根”之痛,再到今天以严歌苓为代表的“一代飞鸿”的广袤移植,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也是文学变迁的内在轨迹。令人敬佩的是,在《跨文化视野下的北美华文文学》一书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联想和对比资料,从而使思考打破了传统的藩篱,在丰富的立体结构中具有了逻辑判断的力度。

  很显然,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长河对外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战”、“交融”状态中递进成长,对内则是继承了“五四”新文化所开创的面向世界的精神源流。海外华文文学的可贵,首先在于解放了心灵,卸下了传统意识形态的重负,从而坦然地面对外部世界,并冷静地回首历史。海外的华文作家,不仅仅是“乡愁文学”的代言者,更是“个体生存方式”的探求者。正因如此,蔚然可观的“美华文学” 正在为当代中国的文学大潮造就着一个双向刺激、双向互补的局面,正可谓和中有异、异中有同,海内外共同奏响着新世纪华文文学登临国际舞台的交响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