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散文热”持续升温,人人皆可写散文的语境中,堪称佳作的散文乏善可陈。其实,好的散文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这种个性,包括学养、经历、见识、思考和才情,非牵强附会可成,非绞尽脑汁可成,而是靠自然而然的缘分。范观澜散文集《泰州情缘》(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中的每一篇都是作者和泰州天然相联缘分的结晶,每一篇都绽放着他对泰州发自肺腑的真情。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范观澜深得其中三昧,尽情挥洒,精彩纷呈。全书分为文化情思、人际流连、羁旅情怀、年轮印记、品读阅世、人生回眸6辑。范观澜从因缘切入,用真情言说,与泰州的历史文化之缘、佛教文化之缘、旅游文化之缘渗透在字里行间。王干在序言中指出:“观澜写泰州,乃是心中的泰州,乃是家园的泰州。泰州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地,都是家园的召唤……他笔之所行,其实是遵照缘分的轨迹。大师小众,相聚相逢相别,自然而然。”
首先是与泰州历史文化结缘。范观澜喜欢用“情缘”做文章的关键词,如《稻河情缘》《秋雪湖情缘》《宝岛情缘》等。在《泰州情缘》中,范观澜饱含深情地叙写道:“我与家乡泰州的情缘是由来已久了。在同辈人中,我敢说我与它的情缘是结得最深的。幼年时分,当牙牙学语,蒙学受教的时候,父亲家骏就常常给我讲述有关泰州的故事……”范仲淹、胡瑗、岳飞、王艮、梅兰芳……一个个先贤的名字,一段段遥远的故事,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引导着他去倾情探究,去尽情开发。《久违了,草炉烧饼》描写了草炉烧饼的制作过程、风味特色、沿革传承,“泰州地域文化历史元素在这里得到充分彰显”,令人垂涎欲滴。《夏日鹏城会秋雨》《范敬宜与〈重修望海楼记〉》《邂逅范曾》等篇章,记载了作者因泰州文化与余秋雨、范敬宜等大师交往的故事。既有范观澜为泰州文化忙碌奔波的身影,又有大师们对泰州文化的认同和自身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与泰州佛教文化结缘。范观澜自1988年起致力于泰州佛教文化研究,已在海内外出版《中国佛教发展史述略》《泰州佛教》等著作。散文集《泰州情缘》中涉及佛教的篇章比比皆是。《泰州的灵气》从名僧的摇篮、朝圣的福地、心灵的家园3个方面,印证了泰州佛教文化“释放着灵气”。《古今交融飞来钟》以优美流畅的笔调开篇:“伴随着绵延的钟声,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的吉祥飞来钟已经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接着从古钟情结、重铸因缘、寒山联姻、祈颂吉祥4个方面谈飞来钟的来龙去脉,带领我们随着时间的流淌走过千载岁月。文章结尾抒情意味浓烈:“撞钟祈福让人们找到了一种浓浓的年味。新年的钟声在百姓手中响起,这样的钟声透出诚挚的祝福,而且这是泰州人共同铸就的千年梦圆飞来钟啊!”此外,《界空法师拜法记》《弘一大师与泰州人的因缘》《泰州南山寺迎奉佛陀舍利纪实》《成公长老与我》等篇章,或梳理泰州佛教源流,或记述泰州佛教盛事,或追忆与佛教高僧交往。这些文章场景庄严,栩栩如生,带领我们走进空灵而慈祥的世界。
最后是与泰州旅游文化结缘。在散文集《泰州情缘》中,范观澜积极推广泰州旅游文化,深情讲述泰州旅游开发故事。范观澜就像一名优秀导游,面向游客,娓娓道来。《秋雪湖情缘》中,范观澜诗意地让我们领略到秋雪湖独特美景:“那里的河汊、野沟、芦荡、荷塘真叫你流连忘返。特别是湖里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记得那时候也是末秋时分。天空非常非常的湛蓝,湛蓝得清澈透明。烟波浩渺的芦苇荡上飘起的漫天飞舞的雪花似的芦花,煞是漂亮,煞是壮观……”此外,还有《吉隆坡记事》《湖南岳阳楼与泰州文会堂》《泰州光孝寺宝物回家记》等,见证了范观澜参与泰州旅游文化开发、策划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敬业精神。
范观澜以对家乡泰州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书写着。散文集《泰州情缘》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他对泰州这片热土的滚烫之情。读罢进一步悟出其名“静观沧海,波澜不惊”的含义,进一步走进了他质朴而深邃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是作者个性魅力的凸显,还是地域文化、地域风情的一个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