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爸爸和儿子”,差别在哪儿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7日07:16 沈雪音

  对动画来说,亲子题材是条老路,现在也还有很多动画仍然走在这条老路上。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吗?这部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水墨动画就是一部典型的亲子题材动画。新近的《哈皮父子》是江苏广电推出的亲子动画,主角是一对易拉罐父子。妈妈自始至终都没有出镜,讲的完全是父亲和儿子的故事。作为低幼FLASH动画,保持了还不错的制作水准。

  最近在国内,《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特别火。在午休的时候,公司里的同事有时候会聚在办公室一起看,中间一个女生问:“为什么是爸爸去哪儿,不是妈妈去哪儿?”另一个人回答:“因为对妈妈来说这不算挑战。”或许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东方文化圈来说,妈妈们确实不觉得带小孩有什么难的。这个节目一火,继各个电视台集体“卡拉OK”的娱乐节目形式套路之后,新一轮全体“亲子”的状况就要出现了。

  同样是父子关系的亲子题材,为什么动画片都没有《爸爸去哪儿》那么火?

  有人笑了,真人版有明星效应啊。《爸爸去哪儿》有林志颖这样的大帅哥和萌爆了的儿子Kimi。更重要的是,《爸爸去哪儿》具备两大优点:首先它是国内并不多见的野外综艺,新鲜的野外场面让人眼前一亮;另外《爸爸去哪儿》能够细腻地展现父亲和孩子共同的成长,让二者站在一个比较平等的角度,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这也是这个节目在概念上比较领先的地方之一。

  作为FLASH动画片,在野外取景这一点上,是很难与前者相比拟的。特别是基于FLASH软件形成的绘画风格更偏向卡通化和扁平化,很难在场景上形成一种趋近真实性的带入感。但是作为动画,依然有着自己的优势,动画是一个想象力的世界,可以塑造像易拉罐父子这样在形象上有特点的角色,也可以不拘现实时间和地理的因素,往来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是动画方便的地方。

  如果把《哈皮父子》看作是近几年来亲子动画的一部代表作,作为动画的制作者们,或许可以从《爸爸去哪儿》借鉴一些成功经验。例如让动画的场景更具备立体感和现实感,更接近现实的空间感。让父子的成长更贴近真实,而不是重复一些大家都会用的老笑料。当然,作为由编剧人员撰写的动画剧本,想要达到接近真人的亲情互动的感觉,对创作功力是个很大的考验。在剧情设置上,也可以吸收真人综艺的特色,哪怕是绘制动画系列剧,也不再是中规中矩地讲述一个小故事,而是打开思维,去探索新的创作模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