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文长篇小说《红月亮》:人生世相的“风月宝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3日08:58 郭宝亮

  胡学文曾多次说过:“我喜欢的小说,是能够接地气,可能有着世俗的面孔,但同时长着羽翼,能够飞翔于天空。一个方向向下,一个方向往上。往下扎得深,往上飞得高。看到这样的小说,就很兴奋。”胡学文的这种艺术追求在他新近推出的许多中长篇小说中付诸了实践,而长篇小说《红月亮》无疑是他最具探索精神的优秀小说。

  为了实现这种扎得深和飞得高的艺术目的,《红月亮》首先在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探索。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是夏冬妮接受记者赵萧萧采访的自述,名之曰“红月亮”;二是赵萧萧与马丁的故事,名之曰“蓝云朵”。两条线索并驾齐驱,像电影的蒙太奇剪接,似无联系却大有深意。同时,在两条线索之间又插入“药典”,这些药典俱是有毒的“良药”,其象征意义十分明显。

  在“红月亮”这条线索中,夏冬妮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荒唐的戏梦人生。夏冬妮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她曾在河边奋不顾身地救人,其动机只是觉得这个男孩像她的弟弟,然而,记者和学校的老师都希望她说出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结果,不会撒谎的夏冬妮搞乱了报告会。夏冬妮父亲由于掌握了单位领导腐败的账本而被逼致死,账本被母亲藏匿,夏冬妮由于不会撒谎,账本被骗走;参加工作后的夏冬妮,由于不会撒谎说出了工厂的秘密而差点被开除;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曾被“社会青年”全哥醉摸了乳房,导致婚后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疾病被心理医生称为“弥漫性撒谎恐惧症”。不会撒谎成为一种“病”,而撒谎反倒成为世界的常态。正如心理医生陈默所言:“从本质上说,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构成世界的所有部件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生命不是靠真实维系,而是凭谎言支撑……历史是谎言串起来的……当我发现历史遍布谎言的时候,死的心都有。可后来回过味儿,谎言是必要的,任何民族也不能摒弃谎言。”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反讽和悖谬。

  在“蓝云朵”这条线索中,记者赵萧萧是一个不断追索事实真相的勇者。她勇揭不法房地产商的卑劣勾当,假扮路人智救被拐妇女,她暗探黑心屠宰点被打,最终由于报道了现代“白毛女”事件而被报社炒了鱿鱼……可见,赵萧萧也是一个夏冬妮式的不会撒谎者。赵萧萧之所以接近马丁,是因为发现马丁经营的书店不卖黄书、盗版书,然而,令赵萧萧绝然想不到的是,马丁整个人就是一个谎言。马丁有过阴暗的童年,母亲与人私通,父亲却在站岗;马丁的妻子乔凤也重蹈覆辙,马丁进城成了供人泄欲的“鸭子”。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马丁遇到了秃子和六指,他们狼狈为奸,成为社会的异类……多年以后,马丁试图改邪归正,隐姓埋名、遵法开店,但秃子的突然出现,又将马丁拖入无尽的梦魇,马丁甚至卑劣地把自己的情人周丽英送给秃子。

  可见,“谎言/真实”是这两个线索的关键词。夏冬妮不会撒谎,害怕撒谎,她患上了“弥漫性撒谎恐惧症”。然而,夏冬妮的人生却到处充满了谎言和欺骗。她的母亲,那个为父亲洗冤而大闹县政府的母亲,那个为藏匿父亲的账本而不惜一切的母亲,那个声称为了儿女而不再成家的母亲,却是个撒谎的高手,她与王大拿多年私通,甚至因加害王大拿的女人而锒铛入狱;夏冬妮的丈夫送奶工杨开顺携款私逃,她爱上的第二任丈夫毛安,竟是一个十足的大骗子。他虚构了一个叫元红的妻子,杜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骗得了夏冬妮的信任和感情,但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夏冬妮把毛安推下了楼,也同时把虚伪、欺骗和谎言彻底推开,进而也把自己——真实、单纯关进了囚牢。

  同样,作为最大谎言的马丁,他其实并不愿意生活在谎言的阴霾中,他极力逃避,努力摆脱昔日的噩梦,马丁的向善之心说明了他的无奈与不得已;他感受到了赵萧萧的好感与真实人生的魅力,他不忍心赵萧萧被秃子拖下水,当马丁决定彻底剜掉秃子这个毒疮时,理智使他向赵萧萧发出求救的信号。这是否意味着谎言向真实的最终投诚呢?

  由此可见,胡学文在这部小说中实际是在探讨谎言与真实的辩证关系。谎言与真实如一面镜子的正反面,它们互为真实又互为谎言,如同《红楼梦》中的“风月鉴”,正面的“美人”与反面的“骷髅”,哪个更像谎言,哪个又更接近真实呢?如果说“红月亮”中夏冬妮的遭际属于“风月鉴”的反面,它反讽性地揭示了世界与历史的谎言性建构的真相,那么,“蓝云朵”中赵萧萧与马丁等人的行为则属于“风月鉴”的正面,它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真相探求者的悲剧人生。《红月亮》的写作实践表明,针对我们时代的种种病症,胡学文的思索有感而及物,体现了他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然而,胡学文没有停留在一般性社会问题的勘察批判上,而是深入到世界和历史的本源层面,探求其内在的肌理结构。从道德层面讲,人们天然排斥谎言而更青睐于真实,但从存在层面上讲,世界和历史其实正是在谎言与真实的悖反中建构的。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建构各种自欺欺人的知识谱系,用于维系人生历史社会组织的良好运转,也赋于无来由的生命与世界以意义。

  谎言的形式是欺骗,谎言的内核是秘密。我注意到,近年来胡学文所写的作品多与秘密和欺骗有关,比如《从正午开始的黄昏》《〈宋庄史〉拾遗》等,双面人乔丁与岳母不期而遇的秘密,老条与父亲的欺瞒人生,都表明胡学文试图勘探表象世界背后的本源的冲动。当然,秘密不完全等同于谎言和欺骗,秘密是世界与人生历史的常态形式。长篇小说《红月亮》中同样设置了许多的“秘密”机关,夏冬妮最终也没有把她父亲临终留下的信件内容披露出来,周丽英神神秘秘的行踪最终也只是隐隐约约、影影绰绰地点了一笔,马丁与秃子、六指的勾当始终如雾里看花,语焉不详……秘密使世界与人生历史变得复杂多样,胡学文通过谎言——真实——秘密的形式,勘察世界与人生历史存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胡学文在《红月亮》中设置的“药典”的象征意义。书中所列的九味中药,都属于“毒药”,但均是可以治病的“良药”。看来,“毒药”与“良药”也是双面的、复杂的、辩证的。无病则为毒,有病则为药;多食则为毒,适量则为药。这也正如谎言/真实至于人生历史/世界存在一样,绝对排斥谎言与秘密和绝对相信真实与真相都将是成问题的。世界经不起推敲,存在也不需要理由,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态正在于它这种荒诞感与悖谬性。

  《红月亮》在艺术上也充分体现了胡学文的多种探索。除了结构的多重并置外,胡学文还特别注意了小与大、重与轻、实与虚、显与隐、快与慢、缜密与舒缓等的艺术辩证法。胡学文曾被称为“底层写作”的代表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均为挣扎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这些人物苦难卑微,但他们为了尊严坚持不懈的抗争精神,具有执拗的“一根筋”的性格特征。他们的生活无疑是沉重的,他们近乎极端的行为方式,其实正是弱者自卫性攻击心理的外向表现。《红月亮》中的人物夏冬妮、赵萧萧、马丁等,在我看来仍然是这类人物的继续和发展。他们来源于大地,是大地开出的花朵,挟带着泥土的芳香和潮气,氤氲着生活的新鲜和俗常,毫无造作之态,更无硬写之痕。接地气是胡学文的天然优势,但胡学文也十分清楚,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它并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创造。因此,他十分注意让沉重的人物飞起来、让实的虚起来、让小的大起来、让显的隐起来……《红月亮》中夏冬妮的“撒谎恐惧症”,“药典”以及各种秘密的设置等,正是实现这种艺术追求的有益尝试。胡学文的尝试是可贵的,也是值得称道的,但仍显得不够圆熟,结构上的两条线索,特别是“药典”的设置还显得“硬”了些,为了实现向上飞翔的超越感与空灵感,也多少有些“观念先行”之嫌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