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失教”、“粗鄙”、“飘零”、“失去家园故土”等现象有目共睹,现代化的危机、社会转型的艰难促使不少知识人寻找答案。有感于此,余世存的《家世》以记百年中国家族兴衰,细述名门家事,点评伟人功过,对20世纪以来中国精英人物的家国命运作了一次深情回顾。这是当代学者余世存继《非常道》《大民小国》之后反思历史和现实的又一力作。
“尽管当代的家庭已经从传统的‘四世同堂’演变成二世或一世家庭,单亲家庭也日益增多,但‘家世’问题仍一以贯之。家世甚至从宗族家庭问题,演变成空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有着数千年传统的宗亲文化至今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如果说人们曾经认识到它有正面作用也有禁锢作用,今天,它同样维系了人间的善,也放任了人心的罪性和丑恶。当我开始梳理百年来的中国家族,挑选我认为值得传述的写成文章。我曾经希望自己能像伟大的司马迁那样纪传前贤,他把孔子等人生的失败者、失意者列入‘世家’,我们也应该把当代的风范写出来,从而为当代人寻找真正的人生价值秩序。跟学院的社会学一类框架不同,我以为要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我们自己也得多少懂点儿风水、阴阳、命算,如此才能解答家族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当代文明仍未解答的几大之谜,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智能本质,等等,家族的传承跟它们几乎都有关联。在现代社会立足,家族关系能否实现现代转化,仍有待观察。”
基于这样的反思,《家世》写了宋耀如、黄兴、蒋介石、卢作孚、金庸等大众所熟知的名人家族往事,也写了蔡文彬、杨志鹏等人的普通家族的事迹,从书中既能领略到大家族的风范,又能看到平凡家族的艰辛与温暖。
《家世》以历史散文的笔法,重新解读了近代一些显赫大家族的历史、近事,同时又能深入发掘民间平凡家族的草根史,平实地写出那些值得发扬“风范”的人家。作者试图用一种理性而不失温情的笔触,深入地发掘中国现当代著名家族的渊源以及社会变迁大背景下普通家庭的实况,试图为当代人寻找真正的人生价值秩序,“以使人的身心庶几得到慰安”。通读本书,使我们更能看清自己的位置,认知生命传承的意义。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读家世,可以知道自己在世代传承中的来处和去处。
余世存坦承本书写作历时多年,言路、思路参差多态。作者对纪传的对象或举重若轻,或平视白描,用艺术家武文建的话,“超然中不失其尖锐;平和中不失其深刻,气场之大,令人俯首。”尤其是,作者选择纪传的家族多有代表性,家风家教多有可圈可点之处,或追求伟大,或立足专业,或读书第一,或懂得规矩……作者甚至将外人纳入关注、思考范围,如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介绍,提及革命导师马克思、革命诗人海涅、现代哲人罗素以及当代金融专家们等对罗氏现象的评论,可谓精彩。
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关怀的作品。看14家百年家族传记,追寻几代中国人逝去的家族传承。读17位家族精英传奇,重温中断一个世纪的大家风范。
(《家世》,余世存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