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6日07:40 武翩翩

  文学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揭晓   第十届“十月文学奖”同期颁发

  伴随着中国新时期文学事业一起成长,《十月》至今已走过了35年的峥嵘岁月。这份杂志见证了文学的光荣与梦想,也见证了一批优秀作家的成长足迹。12月15日,“《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揭晓,铁凝、莫言、李存葆、张洁、张贤亮、张承志等28位作家的35部作品获此殊荣。

  作为一份创刊于1978年的文学杂志,《十月》一路走来的35年堪称一部“新时期文学简史”。创刊伊始,《十月》就打破了以往文学期刊以短篇小说为主的办刊思路,主打中篇小说,兼顾其他形式和体裁的作品,先后发表了《黄河东流去》《蝴蝶》《沉重的翅膀》《黑骏马》《高山下的花环》《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绿化树》《鸡窝洼的人家》等作品,杂志发行量迅速跃居全国文学期刊前列。近年来,《十月》刊发的《生死疲劳》《豆汁记》《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等作品,依然受到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十月》是由一批有信仰、有热情、有境界的编辑创办的文学杂志,他们的心血成就了这本杂志的辉煌。在他们的身上,能够看到时代的激情、历史的耐心和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操守。”获奖作家铁凝的一席话道出了与《十月》结缘的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心声。铁凝说,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大时代,而打动读者心灵的多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什么都不能阻挡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相信文学照亮心灵的能力,相信有文字存在,文学就永远不会消亡。

  “《十月》的名字起得好,让人想到北京阳光明媚的秋天,想到收获的季节。”获奖作家莫言感慨地说,自己是“读着《十月》走上文学道路的”,能和这么多优秀的文学前辈、同行一起领取“《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他感到非常高兴。

  不少获奖作家也在贺词中表达了他们对《十月》的真诚祝福。王蒙说:“新时期以来,《十月》杂志出人出作品出影响,是读者最喜爱的文学期刊之一。”贾平凹写道:“一本《十月》,记录了大时代,留下大光荣。”张洁感叹:“35年,其实就是我的文学生命的始末。”王安忆亦有此感:“我是和《十月》一起走来的,回头一看,脚印一串,深深浅浅,相互伴随,相濡以沫。”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李伟在致辞中指出,《十月》已经成为北京“地标性”的文学期刊之一和首都靓丽的文化品牌。这是作者、编者和读者悉心呵护、共同养育的结果。这次活动评选出35部作品,展现了《十月》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对创刊35周年的美好纪念。这35部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频共振,是过去35年的一个精华剪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学仍将以其强大的魅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十月》为首都文化建设和中国文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代表中国作协向获得“《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的作家们表示祝贺,向为《十月》杂志的成长付出过辛勤劳动的文学工作者表示感谢。他说,《十月》是中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树”,自新时期以来,为广大读者奉献出一批优秀的精品力作,衷心期待《十月》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再立新功。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冯俊科、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钟制宪等出席了颁奖仪式。

  近年来,《十月》的骄人成绩有目共睹,不仅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和北京市优秀期刊奖,还入选了“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十月》杂志主编曲仲表示,《十月》“未来的路更长”。他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时代,密切关注现实,密切联系作者和读者,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弘扬主旋律,关注多样性,将杂志办得更好,更有影响力,更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第十届“十月文学奖”也于当天颁发。叶广芩的《状元媒》、林白的《北往》获长篇小说奖;阿袁的《子在川上》、胡性能的《下野石手记》等6部作品获中篇小说奖;劳马的《短篇小说一束》、哲贵的《寄养的女孩》等4部作品获短篇小说奖;白描的《被上帝咬过的苹果》、耿占春的《沙上的卜辞》等4部作品获散文奖;于坚的《于坚的诗》、默白的《深蓝》等4部作品获诗歌奖;鲍尔金娜的《摸黑记》、甫跃辉的《动物园》获新人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