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时代的广播剧发展空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6日07:32 朱存明 孙昕姣

  传统广播剧以电台为载体,是一种戏剧文学形式。在电视与网络文化还不普及的时代,广播剧曾经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进入电视与网络文化为主题的传媒时代以后,单纯的广播剧受到了来自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冲击,作为一元媒体的单听觉的广播剧,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新媒体的综合艺术,是否可以代替单纯的广播剧就成了一个问题。

  广播剧媒体艺术的存在打破了文学作品只能靠视觉阅读的方式存在的传统模式,在单纯的听觉的空间中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力,从而保存了文学作品永恒的想象魅力。比之于二元媒体的电视和多元媒体的网络,它仍旧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存在。这是由广播剧的独特审美个性决定的。广播剧不是直观的造型艺术,而是一种过程性的表情艺术,其特点是展示主观的内在情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播剧都与舞台剧相混淆,成为了一种没有观看视觉图像的戏剧形式。但就从单纯的语言声音传播看,从广播剧的自身发展看,只有脱离舞台剧,进行独立的机制创作,并不断发展其自身的理论系统,才能坚守自己独特的审美领域。

  在中国,广播剧的发展主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广播剧的初建阶段(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第二个阶段是广播剧的发展与成熟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1966年)、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背景下,广播剧的繁荣兴旺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广播剧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瓶颈到衰落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媒体艺术的冲击使得广播连同广播剧一同受到了冲击,但是另一方面广播剧自身的发展也不能固步自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无论从创作主体到受众,都应该有其自身的创新之处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媒体时代。

  目前整体广播剧搭载平台较为单一,即电波这一传统载体,它必然带来一系列发展的薄弱点。现在,电台广播已经严重受到了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与挑战,其发展受到了阻滞。目前的广播剧业发展十分萧条,质量良莠不齐。在广播剧被列入到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广播剧的繁荣时代并没有如期到来。现在的创作,所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剧目创作仅仅为了评奖、评优,不考虑受众,一味的不计成本,有些作品甚至是为了领导的政绩而进行创作的。

  从艺术特性上看,广播剧仍旧是一个文本创作加音响声效处理过后的作品。文学艺术中“求真”的创作原则同样适用于广播剧。在视觉图像的时代下,电视媒体及网络媒体的一大魅力在于为了受众还原真实,让受众在语言声音的交流中,真实体验与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由于广播剧自身的不断发展,其类型比之于以前丰富了许多,如小说或轻小说为原作所制作的广播剧、动画或游戏的附属故事或为动画广播的专栏所制作的广播剧、情景喜剧式广播剧、说书式广播剧、原创广播剧等。

  传统广播剧在历史发展中,也在不断适应历史的发展。传统的广播剧是以电波为载体,现在流行的广播剧则以网络为传播媒介,故将这种对新媒体适应了的广播剧称之为“新广播剧”。 广播剧与“新广播剧”之间有怎样的不同?“新广播剧”是否又可以冠之为广播剧的称谓呢?“新广播剧”兴盛于网络,却也有一小部分在广播电台播放。它们都由文本剧作加工而成,具备旁白、声音、音响、对话、音乐等因素,只是因为所依赖的载体不同,但是后者并没有改变广播剧的根本属性和构成因素。除此之外,“新广播剧”时代借助了网络这个信息量极大,流通性强大的媒介,利用了广播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特征,以音频的形式存储,使得受众能更便捷、方便地获取节目。

  从1994年互联网进入到中国,文学阅读便发生了悄然改变,已经从“读书”时代走向了“读屏”的时代。在1960年代由美国传媒界提出的“新媒体”一词已经在1990年中期代替了“多媒体”一词。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文学阅读走向了式微。如今的阅读方式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不再以精英的方式、立场进行阅读。而新型广播剧的产生即是一个代表,它以网络为载体,用听觉代替眼睛进行“阅读”,解放了我们的双眼。它可以以MP3等音频格式存在并可供人下载存储到MP4、MP5、手机、电脑等新型存储工具中。改变自武侠玄幻、青春校园网络小说的“新广播剧”受到极多数青年的青睐。已成功的广播剧在武侠玄幻方面有《九州·幻想》系列,而在青春小说中有《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等。这种“新广播剧”流行的原因是,在电子书等非纸质媒介流行的情况下,网络小说极受追捧并且有极其稳定而且数量庞大的受众,比如网络小说《匆匆那年》的成功,因此,以这些网络小说文本为基础进行改编的“新广播剧”,加之旁白、对话、音乐,声效,音响等艺术手段,形成一种纯听觉音频型的“电视剧”。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受众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产生一种交互性的创作者、观赏者之间的角色转换。在网络小说文本流行的同时,一些论坛会召集对其热捧的“粉丝”来创作广播剧,或者创作与其有关的附产品,例如广播剧音乐等。

  对于“新广播剧”兴起的浪潮,我们应给予适当关注。今天,大众文化的欲求不改变,这种新型广播剧的出现无疑开拓了广播剧的发展空间。这种“新广播剧”的形成往往是以非专业团队进行创作。它们区别于专业团队,以论坛、贴吧为集散地,这股力量实在不容小觑。但是目前这些新广播剧的类型较为单一,可开拓的领域类型还有很多。

  21世纪,我们处于一个到处充斥着视觉图像的时代,所有的信息几乎都可以转化为视觉图像。图像的霸权是否可以代替听觉的想象空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新媒体时代下,诸如广播剧这一全凭声音就调动起听众兴趣的戏剧文学艺术形式,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