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猜谜中品茗生命的滋味——鲍贝长篇小说《观我生》的一种读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3日15:53 郭建强

  通读《观我生》,感觉小说中的“念想”“寻找”“审视”“出逃”和“意义”更多源于作家自身的心理结构。我鲁莽地将作品看做作家心理的某种投射,是对自我本性的一种分析和描补。在《观我生》中,穿梭于字里行间的人们在修行和寻找;作家有时附丽于作品中的人物,有时试图像读者一样旁观,倚借文字搭就了一架树骨——伸展着枝桠,等待小说中那些灰影般的人找到自我栖落的位置。

  作品中无论蓝莲花出走杭州置身不丹再返回原点的旅程,还是赛壬再赴拉萨朝佛赎罪,看似混沌,实际有着清晰的心理动力。这种动力来自逆反,来自对高度秩序化和物质化的都市的逆反,来自一种对大多数人已经遵循和麻木的人生设计的逆反,来自对于父亲的逆反。与此相对应的是,贡布、扎巴、强巴等人的挣扎和救赎,则来自另一个方向的逆反。两种性别、两种带有不同文化征别的人,在迎面而来交股结缘抽身而去的过程中,终于绞扭到同一个着力点“虎穴寺”,可谓殊途同归。对于虎穴寺的眺望和登攀,实是可观你我、可观生死的视焦。因此,这部小说的原始动力来自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小说人物的经验,甚至作家本身的经验,无不如一个“团块”那样力图揉捏出意义的形状。

  “我的意义在哪里?我又一次逃走了。我急切地想为自己冠以一种意义。我需要另一种自由的呼吸。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对我的生活是一种真切的隔离。我需要这种隔离。我需要走进更广阔的世界。”

  就人物而言,较之男人们清晰的寻找和救赎之路,女人们则显得更本能、更自然一些。梦境理所当然地出现,成为她们起身上路的巨大指引,而“选择性失忆”则给予她们既疯狂又适度的心理护佑。蓝莲花的“选择性失忆”不如称作“无意识的独立性”更为妥恰,或者直接解读为“深度催眠”——是一种关涉文化、心理、精神,还有身体的深度催眠。小说最具诗意的所在,正是其间人物类似深度催眠般的游历。回到“心理结构”,梦和游历犹如氧气,正从另外一种高山反应的情形里补足“我”和赛壬的心理缺失,并且予以抚慰。小说隐伏的叙事动力和心理暗示,在藏文化这个色彩和气味独特的空间获得了别样的意味,这在其他小说中可能被视作异常的事态,在这里变成了平常。因为在佛家看来,就算混沌诡异,也是因果相承;而容格说的更为直白:几乎没有什么事是“偶然”发生的。

  好吧,如果没有什么是偶然发生的,那么“我”为什么要独行秘境和险途?前面我已说过,一切出自对于梦和未知的探求,是出自另一种、另一半的长久呼唤。现在我们来补足其之所以为其,之所以发生如此行为的直接刺激——那就是“我”或者赛壬对于现实(即自我存在的空间)的整体的不适感和绝望感。鲍贝有几部作品都在刻意观察中国当代一部分已经富足的人们。在她提供的窥镜中,我们发现去除了饥饿、贫乏等等带有民族历史基因的词汇之后,这群中国的富人——男人和女人并没有显示出相应的教养和风度,幸福感并没有因为财富的叠积而如莲花般绽放。什么是幸福?瓦尔特·本雅明有一句话说得好:幸福就是能够认识自己而不惊恐。在《观我生》中,芸芸众生既很难认识自己,又常常处在一种随时变异和变化的不确定中——不遭遇心理和精神的惊恐是不可能的。由是我们看到,“我”时时处于梦中,即便是带有美好记忆的“恋人之梦”,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而在现实场景中,蓝莲花深为自己和贡布的境遇所困,惊恐的场面在贡布暗自追踪之后放大出来:在那个老男人王者般冷静而貌似宽容的掌控中,贡布其实孱弱如婴儿;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早已瞬间把蓝莲花的心脏压得碎屑满地。《观我生》中的主角其实是女性。

  《观我生》强于一般青藏题材作品之处在于并没有将雪域、寺院和僧侣极端美化,身在云端的人们同样可能呈现某种扁平和虚弱的状态。在这个层面上,尽管作家对于藏地的人文地理研习不够深厚,却也有效地克服了旅游写作的通病。现代社会中的事物并非与生命的需求格格不入。在《观我生》中,飞机、手机、WLAN等处处印显于雪域,形成对极地的某种勾连和延展。两种类型的文化地理隔岸观照,两种类型的人物隔岸游走,影交水面。双重的观照和补足形成了小说叙事的张力。

  世界在多棱镜中转动,转动着那么多的人和事物。谁在观我,我在观谁?迷局似的感受,应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经验。特朗斯特罗姆因此写了一部薄薄的诗集《巨大的谜》,其中充满了探究谜的热情和信心。这其实是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出发点,《观我生》亦然。当然,这样的探究者必然身具不怕耗损、不畏眩晕的心理能量,如此方可踏出你所熟悉的地界,进入陌生的领域。我们必须从记忆的谜团中脱身,转而进入他人的谜团,并在更为巨大的谜团中耗散和集聚心理能量。

  这是因为我既为我亦为你,你既为你又为我。人人都是一个谜语。我们最珍贵之举即在于勇敢地猜谜,并在猜谜的过程中品茗生命的滋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