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儒商:窑洞到王府三十年(故事梗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2日08:26

  1918年初春。春寒料峭。陈家窑院西边窑洞小门开启,轻手轻脚地走出个中等瘦削身材的后生,顺着崎岖的小路,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走去。 半路上,后生意外地见到等候在黄土坡下的老爹。爹给了他10块大洋,嘱咐他雁门虽穷、虽苦,可永远是他的根。

  这个后生名叫陈怀臻。靠好人相助,靠代写书信、盘点账目、押运煤车,他步行2000多里到了保定。在煤栈,他幸遇受京城董家迫害、改名换姓的童掌柜和他的女儿童素云。爹给的10块大洋原封不动地揣在怀里,他自己挣出盘缠走进京城。一口河南腔,遭人白眼嘲笑,陈怀臻不在意,不退缩。凭他在老家向柯莱芒神父学的那点法文和精准的法语发音,加上他那股子闯劲,山沟窑洞的后生竟然金榜得中,考上了北京大学法文系。上学的花费更多,靠在图书馆打工、誊写文书还不够,他大着胆儿建议并帮助童掌柜开通了保京运客大篷车,挣钱交了学费和西斋食宿费不说,还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社会。1919年5月,陈怀臻投身五四运动,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接受了爱国学生运动的洗礼。

  一天,陈怀臻和同学们正在上课,蔡元培校长走进教室。他亲自考察,邀请陈怀臻在本校图书馆做演讲。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全校。陈独秀、鲁迅、胡适、沈尹默等著名教授都来了。蔡元培校长亲自主持演讲会。陈怀臻“有知识,才有前途”的演讲轰动了全校。

  刻苦攻读,还要操心保京大篷车的陈怀臻没听从媳妇临终前要他再成家的叮嘱。他知道童素云对他有意,却不敢搭茬。谁承想保京大篷车却成了漂亮、能干、年轻的傅秀英和陈怀臻的“红娘”。家里穷,傅秀英从小学戏,后来进入梆子戏班,班主逼着要娶她当小老婆,生性泼辣的傅秀英决心出走。在搬家去北平的保京大篷车上,傅秀英巧遇搭车的陈怀臻。走一路,聊一路,越聊越热乎。无巧不成书,傅秀英一家要去的地方正是陈怀臻住的大丰公寓。姑娘父亲给公寓当大厨,母亲和姐妹们收拾打扫食堂和客房。秀英和怀臻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房客和朋友。一个“穷”字让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一个“搏”字让他们默默耕耘,播种爱情。不久,比怀臻小10岁的秀英同意怀臻的建议,把名字改为傅佑君。她让怀臻的四弟同刚和五弟同昌把6岁的雁鸿接来北平。两人在六国饭店办了婚礼,童掌柜和朋友们都来了,惟独童素云没来。

  见了两个弟弟,怀臻有说不完的话。同刚实话实说,爹娘还好,就是当地闹土匪。自己被迫也有了枪。不是当土匪,是保家。不久,两件事让陈怀臻认识了绿林好汉的侠肝义胆。先是保京大篷车遭抢了,童掌柜把陈怀臻带到窦寨主在易县的山寨,他亲眼目睹了被逼上梁山的绿林好汉如何惩治败类。当陈怀臻把被抢的财物送到失主手里时,他深感“飞虎杏黄旗”的威严和威风。童掌柜久闻“神枪老四”大名,想借助他打开“药材大篷车”去河南的通路。陈怀臻万没想到“神枪老四”就是同刚。小时候飞石、飞刀除暴安良,后来又为被土匪杀害的大哥报仇,抗日除奸。“药材大篷车”日后成为为抗日太行游击队送医送药的主力军。

  1924年,陈怀臻毕业了。母校聘请他留校任教。没过多久,陈怀臻又执教中法大学、辅仁大学、孔德中学。他还撰写了国内第一部三册法文教科书,翻译了多部法国名著,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豪法朗士的巨著《白石上》。陈怀臻成了有名的“布衣教授”。

  1928年暑假,陈怀臻回济源老家。一是尽孝,二是报恩。第一站是邯郸。他送给当年救过他命的廉大哥嫂一车药材,又帮他们在邯郸城里开立廉德堂药店。后来廉德堂在济源和北平开了分店,成了向太行游击队送医送药的秘密联络点。第二站是沁阳。他拜望了当年赠他笔砚纸墨、让他代写书信挣盘缠进京的岳老先生。怀臻做了细心安排,帮助二老安度晚年。第三站是拜谒并重修恩师陈法培老先生墓地。到雁门见到爹娘,怀臻跪在地上,痛哭不止。爹娘老了,自己也“老”了。不是年岁老,是心老成了。娶妻,生子,养家之外,他从尽孝报恩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与其说尽孝为爹娘,报恩为朋友,还不如说是为自己,为自己的良心和良知。他忘不了爹娘惜别的泪水,忘不了兄弟亲戚们期待的眼神,忘不了柿子树下的窑洞,忘不了哺育他长大的甜水井和山坡黄土地。

  陈怀臻教书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是在中法大学结识了比他小4岁的学生陈世俊。二人最后会面是在中法大学西山学院附近的大觉寺。要去南方的陈世俊有一事相托:日后一位至交会找到陈怀臻,联系密语是“大觉寺思大觉”,请老师关照。就是这句暗语,让陈怀臻开始了掩护北平地下党的秘密活动。多年后,陈怀臻才得知陈世俊是陈毅的化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头一棒把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陈怀臻打醒了。他积极投入挽救国宝的活动。在北平西郊金山宝藏寺,几位至交彻夜深谈。当年在宫里颇有权势的信太监详述了袁世凯逼宫前,敬懿老太妃已把国宝“三希堂帖”的《中秋帖》和《伯远帖》藏到了自己的寿康宫。出宫时又将其偷偷带回了娘家。鼓楼前古玩店“品古斋”的齐先生亲眼目睹了敬懿老太妃的两个太监把价值连城的“二希”(即《中秋帖》和《伯远帖》)卖给了品古斋。品古斋又将其转卖给袁世凯的账房先生郭世五。童掌柜详述了一贯为非作歹的京城董爷正在替郭葆昌拉线,要把“二希”卖给日本人。陈怀臻建议要挽救“二希”,只能求救于他的河南同乡——“京城四少”张伯驹先生。夜深人静,清凉禅室里的油灯添了几次灯油,挽救“二希”国宝的秘密计划敲定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鬼子相继占领北平、天津。天变了,国要亡了。陈怀臻在各个任教的大学和中学有意地讲授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痛哭流涕的学生中就有陈怀臻的大儿子陈雁鸿。陈怀臻决定不在挂着日本旗子的学校任教,辞去了所有教职。在佑君的支持下,陈怀臻去昆明筹备中法大学南迁,陈雁鸿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二人同行来到河北大名府,在断裂成九截的唐宋名碑“五礼记碑”前,陈怀臻赠诗给雁鸿,“国破山河在,断碑哭大名。投笔从军勇,杀寇立大功”。

  陈雁鸿如愿以偿,考上了黄埔军校,因杀敌有功,从见习排长升到团长。失业的陈怀臻和全家却因傅佑君摔断左臂,又分娩在即,坐吃山空,坠入艰难岁月。1939年农历六月十八,陈家的小儿子陈崧苼降生。宽额头,丹凤眼,白里透红的脸蛋,见人就笑的小嘴儿,这孩子虽然生于国破家难之时,却给陈家带来了好运。怀臻和佑君决定卖掉住房、卖掉家产、卖掉怀臻所有著作版权,联手怀臻把兄弟李头一伙建筑工人,开始了买旧房、精装修后再出手的房产营生。陈怀臻借鉴国外经验,在旧房装修中大力革新,挖化粪池、建有冲水马桶的卫生间和美化小院。结果一炮打响,不少逃难到北平的人家成了买主。“陈家房产”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打造招牌房产,陈怀臻买下破烂不堪的贝勒府,翻建成120间房带大花园的陈家豪宅。生在山沟窑洞里的陈怀臻,带着全家住进了王府。可是,他还是那个他。教授从商原本不是他的初衷,挣钱发财更不是他的本意。从“布衣教授”到“布衣商人”,陈怀臻内心深处一直觉得不对劲。

  财多招忌,树大招风。在六国饭店义捐豪赌的牌桌上,陈怀臻以同花顺击败了京城董爷的四头。虽然把赢来的数万大洋都捐给了灾民,可还是没逃脱汉奸董爷和日本鬼子的黑手。陈怀臻锒铛入狱,被关在北大红楼地下室日本鬼子的拘留所。关键时刻,童素云请出陈怀臻的学生单野小姐搭救。反战的单野小姐出身名门,救出了陈怀臻。可是父亲陈法元老汉却连急带病去世了。陈怀臻特意安排一场大出殡,震动全城。不仅是寄托哀痛,更是向日本鬼子示威。

  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投降了。受降仪式在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前广场举行。近8万北平市民和各界人士参加了受降仪式。陈怀臻和傅佑君有幸站在文华殿前目睹受降仪式的全过程。上午10时整,受降仪式开始。高奏国歌后,孙连仲将军接过投降书和军刀,转身交给身后一位英俊的青年副官。这位军官大眼浓眉,身着军装,肩饰上校军衔。只见傅佑君站直了身子,瞪大双眼,对着陈怀臻喊道:“雁鸿,快看雁鸿,那是雁鸿,雁鸿!”

  抗战胜利了,局面却没得到好转,国民党的腐败,接收大员的“五子登科”,让陈怀臻和傅佑君万分失望。惟一快心的事是恶霸汉奸董爷被飞刀刺死,大宅门遭了大火。怀臻猜到这是童掌柜和老四同刚所为。不出所料,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解放军大军进关。陈家面临是走是留的重大抉择。长期掩护北平地下党的陈怀臻对共产党人寄予希望。他不愿出走,在国外的确能安个舒服的家,但却失去了祖国。当怀臻带着小崧笙以30块金条从金三爷手里买下唐代褚遂良砚台后,佑君和家里人明白了,他不只是挽救国宝,而是决心带领全家留下来。有国才有家,这是他的坚定信念。

  1949年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三,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经张汉臣连线,解放军刘师长师部60多人借住在陈家豪宅的大花园。张汉臣此时才说明,为了地下工作,他和童素云是假扮夫妻。童素云又去了法国。

  元宵节,军民同乐,亲如一家。在大花园戏台上,小崧笙和他的小朋友小丽芬合演《霸王别姬》。北京市副市长徐冰当场宣布,任命陈怀臻担任北京优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怀臻当即决定捐出“陈家房产”的全部资金,为北京市修建贫民住房。在掌声中,在鞭炮声中,徐副市长和陈怀臻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心是那么真,情是那么深。欢乐的笑声,激情的泪水,融在鞭炮声中,融在欢声笑语之中。

  新中国成立了!

  陈怀臻的梦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大红儒商:窑洞到王府三十年》,陈嵩生 著,作家出版社2013年10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