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两岸新生代文学力量的窗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2日08:25 吴义勤

  由台湾《文讯》杂志主办的青年文学会议是青年学者和作家期待的文学盛会,已在台湾文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为各界瞩目,从199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多次会议,参加者也由台湾地区的学者、作家扩展到大陆和香港地区作家、学者,学术影响日益增强。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岸的文学与文化交流,促进两岸青年学者与青年作家的深度交流与对话,2011年,《文讯》杂志与中国作家协会合作,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两岸青年文学会议”。台湾方面派出了以郝誉翔、吴明益、钟文音、陈雪、陈建忠等为代表的青年作家、批评家29人与会,大陆方面有李洱、艾伟、红柯、徐则臣、谢有顺、葛红兵等青年作家、评论家20余人参会。陈芳明、张炯等主讲和讲评嘉宾更是阵容豪华。会议开得热烈、深入,既有文学的共识,也有思想的交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两岸文学界引起了持久的反响。大家一致呼吁这样的一个平台和机制应该常态化地坚持下去。为此,经过中国作家协会和《文讯》杂志的友好协商,双方决定将“两岸青年文学会议”机制化、常态化,每两年举办一次,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行,并于每次会议前在台湾和大陆同时推出繁、简体字版的《两岸青年作家作品选》,汇集、展示参会两岸青年作家的代表性文学作品。

  根据双方已达成的协议与共识,第二届“两岸青年文学会议”已于2013年10月26日在台北举行。参会的青年作家均是两岸“70后”、“80后”的文学新锐,大陆方面有李浩、徐则臣、东紫、滕肖澜、计文君、金仁顺、王十月、李修文等,台湾方面有伊格言、黄丽群、亚荣隆·撒可努、刘梓洁、徐国能、丁威仁、叶觅觅等,这些新生文学力量均出自目前两岸文学界最有活力、最有个性、最值得期待的群体。本书结集了他们的代表作品,是对他们文学个性、文学风貌和文学成就的集中展示。

  收入本书中的大陆作家的作品以小说为主,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现实以及作家们面对世界时的不同眼光与方式。李浩的《一只叫芭比的狗》是一篇展示人性隐秘的寓言。一只叫芭比的狗,成为映照一家人内心隐秘的镜子,并以高度的隐喻性映照出人类社会的缩影。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写的是“京漂”和底层。与常见的底层叙事不同,徐则臣的小说有自己的气息和心力,他笔下的主人公大都心怀善意,有苦中作乐的智慧。文字温暖坚实,节奏可感,充满着思考世界的纵深感。东紫是小说家又是药剂师,她对人物的把握、对故事情节的营造,具有特殊的优势。《一棵韭菜的战争》是一个“特洛伊”式的故事,写村里两家人因为一个女人而引发的战争,一波三折的故事和叙事,使得小说摇曳生姿。滕肖澜的《星空下跳舞的女人》属于日常生活叙事,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出对于人生的思量。一个老人在行将离去之前对生活和人生的洞察,恰恰映衬出“我”日常生活的暗淡。计文君的《花儿》讲的是一个女孩的成长史,但成长史背后是一个家族的衰败史,家族衰败史背后则是我们所说的全部的历史。小说笔触老练,仿佛是一个阅尽人间沧桑的老者,文字气场浓烈,情绪丰沛。

  收入本书的台湾作家的作品则是小说、诗歌、散文诸体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青年一代作家不同于大陆作家的才情、思想与情怀,尤其他们对于自然、生态、人类终极意识的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山与父亲》节选自撒可努的《山猪·飞鼠·撒可努》。这本书曾被列为台湾的初中教材,美国哈佛大学也将其选入中文系教材。由这部作品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台湾排湾族原住民爱护山林、尊重大自然的故事,更是由撒可努本人亲自出演。作家对原住民纯真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表现,对于当代人来说无疑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我们这个时代,现实比小说更离奇、更复杂、也更残酷;网络比小说更迅捷、更直观、也更包罗万象。因此,真正的写作变得分外艰难,作家仅有讲故事的能力还不够,还要有思想的能力,才能穿越生活万象,澄清庞杂;不仅要凸显地域的优势,还要掌握人类化的整体性视野,才能准确描述全球化时代的现实。这是海峡两岸青年作家所要面对的共同境遇与共同课题。我们期待以这本作品集为起点,两岸青年作家的创作有新的、质的飞跃,也期待今后的《海峡两岸青年作家作品选》更厚重、更结实,真正成为展示两岸青年作家最高文学成就的窗口和培育新一代文学大师与经典的摇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