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通向审美之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9日08:25 朱永恒

  最近,由王文革主编,王国华、郭扶庚、陈少峰、张京成、王会娟、张立波等学者参与撰写的《文化创意十五讲》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了。该书对当前文化创意活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开展文化创意所应树立的一些观念、所应培养的一些心态和方法,并总结描述了出版、动漫、网络、影视、娱乐、城市等创意领域的成功范例,试图为人们开展自觉的、有益的创意提供有效参考;而贯穿全书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文化创意可以而且应当通向审美之境。

  文化创意是什么?《文化创意十五讲》认为,大凡与文化、与精神有关的发现、发明、创造的活动,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文化创意。这是对文化创意所作的一个广义性的描述。文化创意是难以进行严格的定义的,因为文化创意本身就是拒绝各种制约和束缚而追求自由和超越的活动;而就其范围和方式来说,也是十分宽广的,大到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联的各种文化产品的创造,小到生活中各种文化小发明、小创作,都可以纳入文化创意的范围。一方面,文化创意与生活、生存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工作中大量存在;一方面,人们在这方面还缺乏相当的自觉意识,创意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其空间几乎是无限宽广的。在这里我们要打破关于文化创意的概念上的限制:职业的、专业的文化创意固然是文化创意,而生活中的偶发的文化创意也应是文化创意;与技术、产业、市场相关的文化创意固然是文化创意,而没有明确目标、不求效益甚至只是自娱自乐的文化创意也应是文化创意。文化创意可以改变生活、改变人生甚至改变社会文化,而这一点又是与人的文化性、精神性密切相关的,因为人的文化性、精神性本身就要求着他不断去追求新的、美的、善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

  由于我们还缺乏文化创意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创意冲动,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受到来自现实的、来自生存的、来自物质的、来自工具性的以及文化传统、文化习惯等等方面的压抑和遮蔽,目光为之不明、心灵为之困顿、行为为之束缚、生活为之纠结乏味的现象时时处处可见。现代人的文明病的一大体现,就是诗意的消失。当代人的一大特性就是忙,就是急。当人们忙碌得灵魂跟不上身体的时候,也就很少关心关注心灵的调整调适。而文化创意不失为一种照亮心灵、超越生活的有效路径。

  从创意客体方面来说,文化创意是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的活动。我们眼前的现实看起来是确凿的、无可更易的存在。文化创意则打破这个现实存在的惟一性、僵硬性、物理性,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用另一种逻辑创造一个与现实迥然不同的世界。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世界为之敞开,感知为之拓展,生活为之丰富,精神为之提升。文化创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上的“破”与“立”,“破”就是对现有文化方式、文化材料的突破,“立”就是在现有文化方式、文化材料基础上创立新的文化产品。积小变成大变,这样小创意最终能够撬动大社会发展。

  从创意主体方面来说,文化创意是创意者创造性、主体性的体现和实现。文化创意就是主体利用现有的文化材料进行创造的活动,其过程体现了他的智慧、其成果实现了他的能力。他可以从这个过程和结果中看到他自己。如果说一般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常常被工具化、成为日复一日的劳作者的话,那么文化创意则往往能突破现有的东西,遵循情感的逻辑和自由的表达,较之物质性的活动显示出更大的超越、更多的自由来,因而是能给创意者带来更多更大的精神愉悦的活动。而且,文化创意对于建构更加健康丰富的人格具有更为内在的、无形的作用。

  文化创意的主体条件涉及多个方面,比如灵心、信心、激情等。说到灵心,那是一种能够突破常规进行有效合理创造的心理—思维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维的灵活、想象的丰富、注意的及时迁移、问题意识、好奇之心、感知的敏锐等等,一句话,就是能够运用已有知识文化、发挥个体丰富想象、敏锐感知事物、进而抓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从而创造出新的作品的能力。

  信心可以说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充分认同。在文化创意中最有信心的当数乔布斯。他的那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确实给予人们极大的震撼。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创意的信心。还没有创意就说自己不行,还没有做就顾忌别人的反应,害怕不良影响,结果是把那一点创意的念头消解得无影无踪。美国创意专家汤普森说:“创意人士中流传的一句我非常喜欢的格言是这样的:‘如果所有人都说你错了,说明你领先他们一步;如果每个人都嘲笑你,说明你领先他们两步。’所以,如果你的伟大创意遭到别人的嘲笑,也许是因为你的提议非常有创意,别人连想都没想过!”我国台湾创意专家李欣频说:“你想什么、你感觉什么,和你得到什么总是相配的。无论你想什么,宇宙都有能力提供,任何事物都不例外。所以,你就是思想的魔术师,让事情发生并不是你的工作,梦想它并让它发生才是你的工作,吸引法则会让它发生。”汤普森和李欣频的说法无疑是有道理的,也许能给予创意的人们以鼓舞。

  激情是一种心理的能量,它极大地推动人们的行动。创意的激情不是让人去体验的,它更多的是促使人行动,为了某种目标而克服困难、而努力前行。创意的激情就是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激情,这是一种推动创造的正能量。在激情推动下,创意者试图实现自身的智慧和能力,试图创造出新的生活,实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种创造的冲动和为创造所付出的心力、体力,也必然会让生命灿然绽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